原标题:这所中学的牡丹创意课“搬”出教室,移到花园
牡丹创意课堂教学活动
中国甘肃网5月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纪敏)娇妍妩媚、灼灼丽色,正值五月花季的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和园敬亭中芳菲似锦,同学们围坐一堂,以牡丹为主题,有的吟诗、作画,有的三五成群排练舞台剧、戏曲演唱、茶文化,还有的在做科学实验、烹饪美食,这正是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开设的牡丹创意课堂教学活动。
将课堂“搬”出教室,移向花园,同学们不仅欣赏到春光之美,亦借此美景体验了一场跨学科的学习之旅,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的特色课程唤醒了同学们学科融合探究、齐成长的激情。
巧手慧心传承美学
校园静谧,牡丹正艳。能将花草最美状态保留下来的方式,除了摄影、绘画,还有另外一门艺术,它不需要摄影师的专业对焦,不需要画家的技艺表现,只需动手,轻轻敲击,就可以把植物的自然形状、色彩凝固在所需的载体上,这就是——植物拓染。在美丽的花园里,寻一处静谧的地方,安静地坐下来染一块布料,制作一幅作品。学会安静地与时光相处,学会思考植物的生命与漫长的人生,必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是一堂STEAM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汲取知识,增加了对传统手工织染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深切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培养美好情操。”拓染老师郝继承老师介绍。
在牡丹课堂,与拓染媲美的篆刻课程同样深受同学们的喜欢。金石华彩,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行留云姿。一块印石、一个印床、一把刻刀,就是与篆刻相遇的开始。同学们坐在花丛中,听梁晓凤和宋林玥两位老师讲述篆刻从临摹到创作转化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先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想要刻印的字,再用刻刀在石头上刻画。同学们用绘刻浓缩春日的影子,和石头一起吟唱疑似风月的小调,一刀一划之间让大家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篆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醇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学校把篆刻作为特色课程,在丰富学生特色课程的同时,不但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创作能力,还让学生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博采众长。”梁晓凤说道。
牡丹亭中体验另类语文乐趣
语文,有许多面孔。诗意,算是其中最具古典美的面孔。而当它与同学们在牡丹园中相遇,便让这诗意语文,与一朵朵姹紫嫣红的牡丹相得益彰,令人如痴如醉。
看!同学们在校园牡丹亭的青石小径上,敲打出唐诗宋词的韵律,细雨过后,花朵裁剪着春天的模样,走在花团锦簇的小径中,同学们以花的名义与春天对歌,飞花令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浸润在诗词的世界里。同学们自创赋体文言文《牡丹雅集序》,并配乐诵读。随后,同学们组织游园、赏花,讨论、交流,撰写描绘春天的文字。大家不仅用汉字书写,还进行了学科融合,尝试用英文表达春天的生机。透过这些美丽的文字,看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在描绘春天的过程中,大家展示才艺,自弹自唱了原创歌曲《雨落春天》,每位同学都在这春意盎然的情境中,收获满满。
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兴奋, 老师尝试“翻转课堂”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课堂的宝贵时间留给学生。同学们课前积极准备,各尽所能;课堂上,大家自由抒发,畅所欲言,或动情歌舞,或吟诗作对,或深情朗诵,或舞动画笔……用热情表达对春的歌颂,对牡丹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堂关于诗意语文的牡丹课堂结束,同学们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表达,实现了文化创意的提升。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美好的情操,更为初中生活留下了难忘的一笔。
“以牡丹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课堂,在学校‘和敬’文化的引领下,涵盖了语文、英语、化学、生物、书法、美术、音乐、劳动教育等学科课程,一株嫩芽,可以唤醒整个春意;一堂创意课,可以唤醒无数梦想;‘牡丹课堂’唤醒了师生共探究、齐成长的梦想。”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校长马刚介绍,这也是该校以“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学”为主题,发掘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知识的融合,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