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守护民族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5-09 13:38:52

杨宁

作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些在深山里传唱千年的民谣,穿梭在幽深巷陌里的手工技艺,不仅仅是历史的静态“老照片”,还是跃然纸上的“文化现场”。它们仿佛是一条条隐形的纽带,一端连着悠久的历史,一端系着繁华的现代,滋养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文化自信。

这套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著的丛书,就像是一位会讲故事的老朋友,用丰富的案例和故事,既让读者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也让大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对理解和珍视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罢厚厚三册《他们鉴证了文明》,我感受颇深,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活态文化向文献资料的巧妙转化。与那些以静止形态留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不同,非遗文化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文化,它往往与特定社群及其独特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时间的流逝既赋予非遗文化长久的生命力,也带来了消逝的风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面临传承断裂、形式失真、内涵流失的境遇。这也提醒非遗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的传承模式,采用多种方式记录、整理、归档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先秦时期采诗者们辛勤地收集民歌,再由孔子精心汇编而成《诗经》,今天的我们将无法深刻感受到那跨越千年的“十五国风”。同样,如果没有杨荫浏执着地用录音机捕捉下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或许至今仍只是教科书中一个苍白而空洞的音符组合,无法真正触动我们的心灵。正是将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研究学习的文献资料,后人才有机会领略到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而《他们鉴证了文明》正是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富有成效的实践。

在书中,“老人与海”这一节记载了流传于辽河口海域二界沟的古渔雁民间文学。这些古渔雁故事原本是通过口头文学方式得以流传的,内容琐碎且存在多个版本。而作者在介绍古渔雁后代、非遗传承人刘则亭的同时,以文字形式精彩呈现了这些古渔雁的故事,其中包括“二界沟三种宝”“梭鱼为什么吃泥”“渔民爱鸟”等。通过阅读这些文字,读者可以深刻领略到古渔雁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洁明了,语言生动传神。这种文献化和数字化的保存方式不仅确保了非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使得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更为广泛和迅速的传播。这就像是为非遗文化逐一拍摄了一系列精美的“定妆照”,在互联网时代依然能熠熠生辉。

第二,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传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精神。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非遗工作者必须学会讲故事,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文化意蕴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让大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成为一种“活”的力量。在这方面,《他们鉴证了文明》可谓是讲故事的典范。

书中采用了极富吸引力的“非遗公开课”形式,让众多的非遗传承人走上讲台,用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来解读非遗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这些故事不仅涉及非遗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历程,还深入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中。例如,非遗传承人樊祖萌在讲解侗族大歌时,详细描述了自己前往贵州省从江县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讲述了侗族人的“吃新节”习俗,还描绘了顶尖鼓楼的特色建筑以及别具一格的斗牛活动。可以看出,樊祖萌对侗族大歌的讲解并非仅局限于音乐层面,也并非只关注录制侗族大歌的过程,而是巧妙地将音乐文化与当地的民风民情相融合,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生动、全面、具有立体感。通过这样的故事,读者能够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和把握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感受传承人对这份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和坚定承诺。这种以讲故事为核心的传承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让更多读者主动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

第三,强调以人为本的传承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民族主体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大众的需求和感受,确保非遗文化与人民生活的紧密相连。正是对非遗传承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他们鉴证了文明》体现出了鲜明的“以人为本”思想。毕竟,非遗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这套丛书编纂规模宏大,内容广泛,深入挖掘了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从口头传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到节庆活动,全方位地呈现了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编者们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体现学术性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特别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大量生动的照片和插图,让读者更加直观地领略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编排不仅提升了书籍的观赏性,还保存了有关非遗文化的影像资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打开了一扇了解民间文化、了解民族精神的窗户。

  (《他们鉴证了文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