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达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甘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以生产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又要以现代化的产业关系为条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性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趋势的必然选择。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变革、能源范式变迁、市场需求变化因素作用下,制造业加速向知识化、数智化、低碳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培育和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化的发展,这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换句话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能级跃迁。新质生产力不仅赋予传统生产要素以新的内涵,使智能化生产中复杂劳动的比例大幅上升,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关系。信息互联、生产协同以及智能监测等环节,均可通过劳动者对机器的掌控来实现,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从根本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新质生产力是引发、形成、确立产业新样态及其国际交往新形式的生产力新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质变及其形态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产业创新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甘肃路径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处于向西开放的前沿,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产业经济形态,丰富国际交往形式。同时,甘肃也只有在自主创新、产业革新、扩大交往中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自主创新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不论是生产技术突破,还是生产要素组合,抑或是产业转型升级,都是科技创新的表现或产物。科技创新关键要靠科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教育、科技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要素优势,是甘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所以,甘肃既要培养能够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又要培养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人才,还要培养能够使用新型生产资料的职业技能人才,以高素质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革新。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将教育、科技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要素优势,而且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精神要素优势,注重发挥“创新精神”这一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作用。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现代化的产业关系。为此,甘肃既要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以深刻改变经济生产函数,为生产力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又要加快推动传统加工制造和能源开采业向研发设计、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转型迈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以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甘肃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产品、产业及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马铃薯、中药材、枸杞等特色产品比较优势,努力提升现代生物制药、化学制剂、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稀土等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人力成本低等要素比较优势。发挥庆阳“东数西算”“能源+气温”的比较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提供算力基础。要在算力应用的场景上继续下功夫,围绕算力基础延长产业链,从“算力集群”走向“大数据产业集群”。要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产业链的基础上,奋力实施强科技行动,做强做优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核心作用。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甘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国际生产和交往条件。为此,甘肃要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区,加快中国(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甘肃“买全球”“卖全球”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激励保税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口岸物流信息化,优化出口退税、关税保证保险等涉外税收服务,推动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型。甘肃只有遵循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动规律,即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支持企业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