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苹”安静宁 “郑”当“期”时 ——苹果“保险+期货”赋能静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平凉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5-10 10:47:04

李芳艳 李永明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保险+期货”模式嵌入到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当地果农增收、产业振兴、经济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静宁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2023年苹果产量达106.8万吨、实现产值70.4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7500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苹果价格的波动关系着千家万户果农的收入。

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全球第一个鲜果期货品种——苹果期货后,给该县苹果产业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对果农来说,苹果期货就像一场及时雨,每天能提供公开透明的价格信息,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变化,给果农提供了实时价格参考和长期价格预期,避免了盲目销售,有了议价权。

静宁县甘沟镇杨咀村果农樊森深有体会:“以前苹果摘下来直接卖,碰到多少就卖多少,价钱果商和代办说了算,自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后,有了价格的比较,自己和客商谈的时候,心里有了底。”

据悉,2018年以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中投公司系统的支持下,静宁县连续6年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13项,累计投入1.74亿元,为6.42万户果农和5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30.7万亩果园提供了风险保障,共理赔1.54亿元,成为全国范围内持续时间最长、保障规模最大、成效最为突出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金融手段化解特色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运行模式。

同是杨咀村的果农樊小飞说道:“我们一家子的生活就指望种苹果的收入,就怕苹果摘了行情不好,卖不上个好价钱。现在有了‘保险+期货’,苹果价钱下跌了也不怕,种果子心里踏实多了。我家4亩果园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赔付了2300多元,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对果品企业来说,苹果期货为企业提供了经营决策的依据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企业可以在现货销售不畅的情况下,通过期货交割降低现货库存,提前锁定销售价格,实现降本增效。2018年苹果期货上市之初,郑商所就在静宁县设立了苹果期货交割库,为企业参与期货交割、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仓储、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德美地缘集团作为静宁县果品产业龙头企业之一,通过苹果期货仓单质押获得贷款362万元。德美地缘集团副总经理蔡沛楠介绍:“以前瞻前顾后,不敢大量采收苹果。现在不愁果源,自己有基地,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种植,通过注册期货仓单和交割,能获得稳定收入。还可以利用期货仓单质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减轻了我们的压力。”

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模式,不仅给果农和果品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苹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银河证券审计总部员工、静宁县乡村振兴局挂职副局长王至美说,今后将拓展“保险+期货+N”模式,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进一步提升以金融手段化解苹果产业市场风险的能力,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树立样板标杆。

  静宁县正从苹果大县向苹果强县迈进,苹果产业带动全县人民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华丽蝶变。“静宁县将紧盯‘一基地六中心’发展目标,放大苹果‘保险+期货’模式效应,加快构建优质苗木繁育、高端生产基地、储藏加工增值、电商外贸多元销售、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静宁苹果的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静宁县委书记何鹏峰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