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洮水滋润的梦想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5-14 09:24:04

郎佐民

一夜细雨,淅淅沥沥,润物无声。早起骤晴,欣欣然的样子四处闪烁,让人激动。

阳光照着蜿蜒的洮河水,春天独有的气息,正在朦朦胧胧的绿意中荡漾,清新、活泼、润朗。和煦的微风轻轻拂过河岸边连片的杂木丛林,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传来小鸟热闹的啾啾声,带露的湿草闪闪发光,豆花的清香缕缕不绝。河边里的绿头鸭,梳理罢羽毛,领着小鸭子在宽展展的河岸上晒太阳……

远山云雾缭绕,布谷鸟的鸣叫有些低沉,细寻却怎么也看不见,只看见静默在时光里的村庄依山傍水,白墙青瓦,俨然有序,安逸祥和。杏花、桃花爆满枝头,掩映着村舍,间或有一两声鸡鸣在炊烟里隐隐约约、清脆动听。

沿宽阔的公路往前走,一座微波荡漾的湖水平缓安静地迎上来,眼前的景象给人惊喜。几只野鸭时而头顶盘旋,划过清澈的天空,时而成对飞翔,一起一落间,身姿优美舒展,湖面波光涟漪,形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站在观景台上,看见那长堤和木桥把湖面一分为二,湖水一前一后静谧得像两面光亮的镜子,倒映着层层叠叠的远山,倒映着舒卷、轻盈、飘逸的白云,倒映着身边的民居和岸上的游人,于寂静中似听得见湖里鱼儿吐泡的声响。

这里是岷县西江镇浦洞村。

这里,曾是筑梦的地方。因为水,清凌凌的洮河水。

20世纪50年代,在与浦洞村一河之隔的中寨镇古城村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引洮工程开工典礼,人们在这里宣示了大干苦干的决心。

如今,进水口的遗址仍在,坝上的印记能寻,它们饱经沧桑,似在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豪情与厚重。在这片土地上,建设者们怀揣梦想,操持“运土旱船”,筑坝引水,一心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事迹感天动地。

在引洮工程遗址公园,反映当年引洮上山的浮雕图像栩栩如生,让人感慨万千。“万丈高山险又陡,千年岩石挡路口。十万民工从此过,岩石低头水长流”。伫立这里,总会在清风拂面中隐隐闻到岁月的沧桑。

静静地坐在石凳上,湖面的微风似乎带来远逝的气息。闭上眼睛,脑海里闪现出曾发生在这里的一幅幅画面:人们因水筑梦,战天斗地,挥洒汗水,最后在身边流过的洮河水里洗去一身疲惫。

几年前,一对满头银发的老年夫妇故地重访,作为引洮工程的建设者,当年他们只有二十来岁,火样的青春年华、炽热的引水梦想,他们在引洮工地相恋相爱……为了圆心中的梦,他们不辞舟车劳顿,一路颠簸来到了古城村,站在了浦洞村。

洮水依旧哗哗奔流,往昔的建设工地熟悉又陌生,时光变迁向前。走在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土地上,激情岁月里久远的记忆如潮水涌来,曾经传唱的歌谣不禁在心底喊出:“花果山、米粮川,要把洮河引上山……”提及引洮工程,他们抚今思昔,满眼闪亮,激情澎湃。

如今,洮河水在陇中大地开枝散叶,造福人民。一渠清水幸福长,老一辈望眼欲穿的心愿,正成为美好现实。

浦洞村的湖,是引洮工程留在这里的记号。

早年,紧邻湖水的洮河古城坝因水深路险而远近闻名:河水在这里打着旋涡深不可测,波涛汹涌起伏回流,人行桥上腿脚打颤,当地群众命其名曰“倒流渠”。洮河筏子客从上游摆渡至这里,闪身下岸,水运的木料随即隐没渠中,好半天不见踪影。

就在岸边,当地保留着一年一度赛唱洮岷花儿的传承。每年花儿会期间,周边乡民云集洮河之畔,三五成群,或盘腿在光滑平整的鹅卵石上,或席坐于鲜花盛开的绿草丛里,抖开嗓子,一时间,洮河两岸,花儿优美的旋律与河水一起,向着远方浸濡渲染。

  奔流的洮河给予这片土地勃勃生机,滋润着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人们的梦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