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建军,系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
5月1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播出,聚焦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出土的23000余枚“悬泉汉简”。节目用先进的影视表现手法,重现了悬泉汉简里的故事场景,以此引领观众推开2000多年前的丝路驿站大门,一探千年丝路的历史与传奇。同时,节目还用新闻发布的形式,公开了悬泉汉简的最新发现,为观众揭开了悬泉置如何计时的精妙智慧。
节目的播出,带火了“悬泉汉简”,也让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步入了更多观众的视线,特别是唤起了广大年轻朋友的关注热情。身为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工作者,我备感激动。
可能很多观众并不知道,甘肃是我国的“简牍大省”,自20世纪以来,共出土了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尤以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和悬泉汉简的发现为高潮和巅峰。相当长的时间里,数万枚简牍“藏于深闺”,其巨大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23年9月9日,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千余枚简牍首次亮相,“沉睡”的简牍资源,从此迎来新的生机。
在我看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这档节目,不仅为甘肃简牍博物馆打造了一个国家级的展示文化风采的舞台,更通过融合创新的手法,激发了简牍资源的全新生命力,这为我们在当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书斋绝学”走向“大众显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透物见人”的大学问。
不同于其他观赏价值较高的文物,简牍往往内容晦涩难懂,也因此成为“冷门绝学”。事实上,每一枚简牍,都关乎历史上具体的人。比起鸿篇巨制,简牍更像是历史的注脚,勾勒着具体而精微的古代生活。
甘肃简牍博物馆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个基本陈列,并与动漫、动态剪影等相结合,如“连环画”般激发出参观者的无限想象,以求让大家更好地走进简牍里壮阔的丝路故事、边塞的日常生活。
因为《简牍探中华》,我看到了一种更为引人入胜的“透物见人”的历史视野。在用戏剧形式“活化”汉简故事的过程中,节目特别选取悬泉置啬夫“弘”为主人公,用一个平凡小人物的视角,深情回眸那个“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灿烂时代。
我们看到,节目以汉简中与“弘”有关的70多条记录为基石,精心选取,串联起了相夫公主和亲、匈奴日逐王降汉和西域都护府设立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而帮助观众以简牍中隐藏的“拼图”,汇聚出一幅壮阔的画卷。同时,戏剧部分通过长罗侯常惠、苏武等曾在悬泉置门前的路上为东西交流奔走的历史人物,摹写了啬夫“弘”们不凡的精神——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有的人,生来是为了守住这条路。
比起声名显赫的英雄、公主,像啬夫“弘”这样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在简牍中栩栩如生的普通人,无疑更能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他们曾经来过,他们如此鲜活——《简牍探中华》此番饱蘸温情的表达,深刻启迪了我们。我想,在博大精深的简牍资源中,还有很多像啬夫“弘”这样有温度的小人物,我们理应用更加深入的挖掘、更鲜活的表达,让他们从字里行间“活”起来,如此,也就能更生动地讲好简牍里的中国故事。
第二,以时代为坐标,写实“透古澈今”的好文章。
文物的意义,既在于让今人认识中华文明走过的路,更在于揭示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与动力。这要求我们注重发挥文物与文明之间的重要促进关系,在“与历史对话”的同时“与时代共振”。
《简牍探中华》用“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形式,在生动呈现悬泉汉简所载历史故事的基础上,也用“向史而新”的格局,经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三位专家的分享,有力解读了蕴藏在悬泉汉简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进一步拉近了悬泉汉简和大众的距离。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起于近代,但史籍中不乏关于中原和西域交流的记载,司马迁就曾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描绘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但是,一直没有关于驿站的考古发现,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中西交流之路到底怎么走的,口说无凭,直到1987年悬泉置遗址的发现。从1990年到1992年挖掘出的23000余枚悬泉汉简,作为两汉丝路上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这为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为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今年,恰逢“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的起始年。《简牍探中华》以“悬泉汉简”为引,讲述古丝绸之路上的风云往事,呈现关于“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的坚实史料,释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极具现实意义。
不少学者认为,当下就是研究“冷门绝学”最好的时代。一个个中华文明的密码被破译之后,媒体在“冷门绝学”的传承弘扬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桥梁、窗口与舞台的角色。作为文化节目的旗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视角聚焦到“简牍”这个领域,以主流媒体权威话语为依托,充分利用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把历史智慧“简”述给大众,推动简牍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既是我们行业之幸,也是广大观众之福。
经由这次《简牍探中华》之旅,甘肃简牍博物馆擦亮了自己闪亮的标识。而在这趟旅程中所收获的丰富启迪,也必将化作我们面向未来加大创新传播的宝贵财富。追溯简牍文明,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