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夯实育人根基 培育时代新人
郭静静
中国甘肃网5月1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学校是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培育造就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肩负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深刻把握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从文化和教育辩证统一的维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理解把握和推进教育事业,让各级各类学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任务,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和谐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者,在推进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守住文化根脉,传承文化基因。
树自信,夯实文化育人根基保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在发展中坚守自我、薪火不辍、固本开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定力与价值基础。五千年的传承发展,使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唤醒其文化主体意识,让文化成为最基本、最深处、最持久的力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且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学生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强化通识课教育,探索“体验式、沉浸式、情景式”课堂模式,通过学习感悟体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同时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各类文化活动形式,举办对象化、分众化、多层次宣传宣讲教育,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坚实支撑。要引导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以强烈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学生信仰,砥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时代新人夯实文化根基。
抓关键,强化文化育人队伍支撑。教育工作者要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持续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资源来抓,建好“大师资”,更好肩负起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历史重任。做到以文化人,须先做到以文化己,广大教师要立足中华文化,同时以不拘一格、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养分,将其融会贯通,并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性认识、更好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宏大志向,浓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文化氛围,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引领学生在文化沃土中茁壮成长。
强载体,构建文化育人工作体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建强各类文化育人载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领力,汇聚育人合力。要解答好“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的时代课题,自觉承担起为“破土出苗”“拔节孕穗”等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充足文化养料的重要任务,强化内外联动、多元参与,构建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体化文化育人格局。要坚持“走出去”,推动学校育人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紧密结合,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主题教育等,组织学生探寻中华文化足迹,感知中华文化变迁、梳理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养分。要坚持“请进来”,邀请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革命场馆责任人等进校交流,将文化传播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有形有感有效的微传播,丰富传播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要坚持“传下去”,结合实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等宣传教育活动,把“五育并举”浸润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和校史校情资源,开展地域文化和身边榜样寻访等活动,凝练办学精神,传承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打造“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符号,形成特色文化育人模式。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