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实证历史 赓续文脉——张掖市高台县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 张掖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5-21 11:11:03

原标题:实证历史 赓续文脉——高台县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中国甘肃网5月21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记者 陈海)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流动展览高台文物精品,同步进行特色社教活动,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和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开发上线壁画砖类扑克牌、壁画砖类纪念章等文创新产品;展出民乐县博物馆馆藏道光、咸丰年间的27套纱灯画……连日来,高台县持续举办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通过馆校合作、研学基地建设、教育项目示范、流动博物馆建设等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作用,广泛展示馆藏资源的本体研究和价值阐释,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利用,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艺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今年,该县共举办各类主题展览8场次,开展文博进校园、走进博物馆等社会教育实践活动40多场次,接待县内外研学活动团队30多个、游客10多万人次。县博物馆副馆长孙丽娟说:“至目前,已深入全县30多所城乡学校开展活动20多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为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传承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该县全面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党对文物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完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体系,统筹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基固本,文物保护体系日臻完善。依法划定各级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明确的保护标志和责任公示牌,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逐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明确乡镇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督职责,夯实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遗址和许三湾城及墓群,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每日巡查维护;汉明长城及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属地管理,聘请41名当地村社群众作为文物保护协管员,按照每月巡查2次的频次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要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文物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综合施策,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加强。按照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该县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摸底调查工作,红军槐、南山烈士陵园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精心组织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基础信息整理,进一步核定文物保护单位构成和完善文物“四有”等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全县16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均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文物执法管理体制,文物执法纳入全县文化综合行政执法范围,联合检察、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单位不定期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火灾风险等重点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各类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积极争取,文物保存状况持续改善。先后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875万元,组织实施骆驼城遗址抢险加固、许三湾城及墓群抢险加固、防洪治理、环境整治及保护性设施建设等国保单位维修工程8项,实施地埂坡和羊蹄沟城址保护标志警示标识树立、阎维家族墓和红山魁星楼保护修缮等省保单位文保工程5项。全面完成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界桩树立工作,主动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其中许三湾城抢险加固工程和明长城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列入全省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名录。不断加大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力度,建成全省第一家县级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实施完成高台县博物馆馆藏纸质、木器、铜器、丝织品等重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效改善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和保存状况。

融合发展,文物工作影响力明显提升。抢抓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强文物保护与传承,建成骆驼城遗址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人行木栈道等基础设施,全方位展示骆驼城遗址全貌;联合兰州大学完成骆驼城前期考古钻探并申报骆驼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深入挖掘骆驼城历史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积极申报骆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命名挂牌。同时,立足长城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和文化多样性,在长城重点区域建成长城文物展厅、游客接待中心、景观步道等标志性展示载体,加快推进“文物+旅游”基础设施和展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周边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打造长城文化展示区、胡杨林景观区和黑河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初步形成以文物保护和周边自然风貌展示为主体的传承利用体系。

建章立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县级统筹、部门联合、分工协作”机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对县域范围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建筑艺术价值、体现一定科学艺术价值及具有其它特色的建筑进行摸排。经排查,该县现有历史建筑1处(崇文楼),文物古建筑1处(红山魁星楼),初步申报月牙湖四合院为历史建筑,并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采集和绘制三维精细化模型。同时,不断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管控,科学系统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国家级传统村落天城村和暖泉村保护规划,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强化和普及传统村落保护知识,正面引导群众了解传统村落历史底蕴,基层干部群众文化自信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提质增效,文物惠民作用逐渐彰显。持续提升县博物馆展示能力和服务水平,先后举办陶、瓷、书画、篆刻等展览70场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6场次,举行“走进博物馆”“小小志愿者”等系列社教活动120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心连心·手拉手”走进偏远乡村小学志愿服务项目被评定为甘肃省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该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等,利用清明、烈士公祭日等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500多场次。立足馆藏文物特色和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状元马、金刚经、U盘等文创产品20余种,运用AR、MR技术在文创产品中关联植入红色文化元素,不断增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传播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力文化事业发展。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