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服务模式 营造书香社会——兰州市西固区为市民提供便捷多元阅读空间
读者小站
图书馆一角
亲子活动
老人在图书馆阅读
中国甘肃网5月23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通讯员 董囿希 记者 玄丝雨)一本一摞,聚书成馆。在兰州市西固区,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的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全民阅读,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多元的阅读空间,打造“书香西固”文化品牌。
A“阅读+文化品牌”——读者小站
西固区以“政府推动建设、读者品牌冠名、市场化运营”的建设模式,与读者出版集团合作共同建设8个读者小站,主要分布在城区5个街道的人员密集区域。以读者文化和阅读服务为核心,融汇公共借阅、分享体验、阅读讲座、知识服务、文创销售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成为多功能、复合式、开放型街区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阅读、交流和文化体验的公共场所。读者小站共配送3.6万余册图书,配备、自助借阅机、办证机,各点位之间图书借阅做到通借通还,读者通过自助借还设备,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图书借阅。
今年65岁的许新平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一线工人,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读书,如今,每天“泡在”读者小站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一部分。“读者小站提供的服务是多样的,除了提供公共图书的借阅服务外,小站还定期提供阅读分享、新书发布、互动体验、培训辅导、文化展览、知识传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让我受益很多。”许新平高兴地说。
B“阅读+空间打造”——自助共享图书馆
自助共享图书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西固区建成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书为一体的自助共享图书馆共12个,配备馆员工作站、自助借还机等借阅配套设施,馆配图书达到3.4万册。
为周边居民提供特色的街区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式文化沙龙服务,全方位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由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力量投入为主的蝶变。
“出门就能找到图书馆,带孩子去太方便了。”家住天庆新城的王女士周末经常带着小孩去看课外书。
C“阅读+跨界合作”——学校青少年分馆、幼儿绘本分馆
“我阅读!我快乐!”在兰西铁苑小学青少年分馆,学生代表王涵玉同学正在将有关读书陪伴自己成长的历程与感悟娓娓道来。“书本不仅快乐着我,也幸福着我的伙伴们!”
西固区创新跨界合作,联合辖区中小学,建设学校青少年分馆8个,配备青少年出版物14.3万册和书架、阅读桌椅等基础设施,以及少儿自助借阅机和数字资源阅读机等设备,广大青少年就近、就地阅读,营造了学校浓厚的读书氛围。
同时,建立3个幼儿绘本分馆,配备幼儿绘本图书3000余册和书架、阅读桌椅以及幼儿触屏阅读设备。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阅读角、图书漂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培养儿童早期阅读习惯,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进亲子阅读的互动、交流。
D“阅读+社会合作”——邻里图书馆
“一个家庭,一个角落,一批图书,一份爱心,一纸承诺”构成了邻里图书馆的“独特配方”。
志愿者在自己家里设立阅读服务点,区图书馆作为总馆,按照每个家庭的阅读服务需求定期配送和更新图书,家庭再向周边群众、邻里、游客等提供免费的阅读服务。这种全民阅读推广模式,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撒播阅读种子,打破邻里社交壁垒,重塑与增进邻里关系。西固区紧扣“阅读+”创新服务理念,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服务模式由单一的公共服务变成“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让公共图书馆资源充分融合文化、旅游资源,走进景区、走进农家乐,走进家庭,为群众打造“身边的图书馆”,真正提升群众的阅读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河口古镇、杏胡台村、环卫小区、银泰逸翠园小区、水厂家属院等建成8家邻里图书馆,共配备图书5300余册。
E“阅读+区域联动”——农家书屋和图书流动站
走进达川镇岔路村的农家书屋,屋里宽敞明亮,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党史、农技、文学、科教、少儿等多个门类的书籍,村民们围着书桌静静地阅读着书籍。
全区40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6万册,统一纳入到区图书馆图书集群管理系统管理。在图书更新补充过程中结合所在村实际,针对性选择书目,确保选配图书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同时,将农家书屋与政策科普、农技培训、乡风文明等有机结合,促进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扩大免费开放的辐射区域,西固区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中枢作用,在社区、机关、学校、企业、驻区部队等建立图书流动站51个,配备图书6.3万余册,开展业务辅导和读书节系列活动,有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实现全区公共阅读资源共享共惠。
在西固,选择图书馆有N种理由——西固区以其浓厚的阅读氛围和不断创新的阅读模式,为每一位求知者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全民阅读在这里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