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媒体看甘肃】走出大山,中国西部牧民“安居更安心”
中国甘肃网5月30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宋常青 张文静 任延昕)5月,祁连山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数不清的白牦牛分散在天然草场中,或低头觅食,或悠然漫步。距离草场不远的公路旁,一排排黄墙灰瓦、古朴典雅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
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达隆村,一个汉族、藏族、土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纯牧业村。这里也是牧民王国治刚刚搬进半年的新家,一个由当地政府新建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
半年多前,王国治和家人还生活在依山而建的土坯房里。
大山深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夏季,每当暴雨来袭,王国治的心便揪在一起,生怕房屋被淹;冬季,遇到暴雪,又担心房屋被压垮。
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几十年。“记得有次大暴雨来了,我们怕出意外,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发现,积存的雨水倒灌进了炕洞,还好人没事。”王国治回忆。
地质灾害引发的住房安全问题令人揪心,而人畜混居的脏乱差环境更让人忧心。达隆村几乎家家户户搞牛羊养殖,牲畜饲养量大,人和牛羊混居在一院房子里,虽然方便喂养,却带来了突出的环境和卫生问题。
王国治梦想,有朝一日,全家可以住进安全又干净的房子。他的梦想,也是达隆村村民们的最大盼望。
天祝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2022年,当地政府结合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推进整村、整组、整山头、整沟壑、整流域搬迁,让群众住进安全房。
政府出资补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去年底,达隆村87户288人搬出“忧居”,住进“优居”。配套的小游园、小广场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游园”的幸福图景。
王国治告诉记者,连装修带收拾庭院,他大约花了10万元。110平方米的崭新房屋,外带200多平方米的宽敞庭院,为他和家人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搬进新房,惊喜满满。
自来水的随取随用、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设计、全屋地暖配备……74岁的村民石梅英指着自己宽敞明亮的新房,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夸赞现代化的设施配套。侍弄庭院的花草、和邻居拉拉家常,她学着适应并乐享新生活。
达隆村党支部书记张晓龙介绍,村民们过去居住分散,邻里间最远相距20多公里。“如今,大家集中居住,人气旺了,活动多了,生活丰富多彩。”
搬出大山天地宽,安居乐业幸福来。达隆村的村民们不再与牲畜同室而居,身上再也嗅不到放牧牛羊的腥膻味,亦无炕火燃烧时的烟熏之气。
张晓龙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提升改造了原村落340座养殖畜棚,结合1500亩天然牧草种植项目,引导村民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舍饲养殖。
利用改建后的养殖畜棚,王国治喂养了100多头白牦牛。这些白牦牛是他家主要经济来源。规范化的养殖模式增添了他扩大规模的信心。养牛之外,他还会绿化庭院,在房前种植万寿菊,努力让日子开出“幸福花”。
村净、景美、人和,构成了藏乡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记者从天祝县自然资源局获悉,2022年以来,天祝积极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并为安置点配套水电路、围墙大门、供暖设备等设施,同时强化产业发展,打造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建设人畜分离养殖棚,实现群众收入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
目前,天祝全县1566户5551人搬迁入住新居。搬迁计划还在持续推进中。
住房安全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心定了,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天祝县委书记沈忠道表示,2024年,天祝计划实施搬迁1015户,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