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化中国行】天水:守护城市文化根脉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6-02 09:26:03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

天水:守护城市文化根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安东 通讯员 马 凯

中国甘肃网6月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初夏时节,走进天水市伏羲庙,苍松挺拔、翠柏含情,伏羲塑像威武、庄严、神圣,不时有游人上前鞠躬拜谒,表达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追思和景仰。

伏羲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明清宗庙建筑群,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为了更好地保护庙区内历史文化遗存,2023年6月,伏羲庙启动修缮工作,在保持和延续庙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同时,对伏羲庙主轴线“开天明道”牌坊、宫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五座单体文物建筑的屋面挑顶、木基层及木构件进行了保护修缮。

“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对伏羲庙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全部进行揭底、揭顶,更换檐椽,对琉璃瓦也重新进行了加固。目前,屋面修缮已经全部完成。”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建军说。

天水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一直以来,当地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持续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水平,让“沉睡”的历史文化焕发生机。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不仅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景观和经济价值。近两年来,天水市多举措加大古树名木管护力度,对城区846株古树名木和7个古树群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实现“一树一档”、数字信息化保护管理,古树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树龄400年以上的存活古树名木达28株。”张建军说,为此,天水市博物馆邀请专家对庙内古树进行会诊,并通过人工喷洒药物、施肥、灌输营养液等方式,对古树进行保护。

“近两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名泉、古民居保护力度,探索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协调推进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古树保护科副科长张皓说。

据介绍,为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天水市还制定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印发了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

  目前,天水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完整的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体系15处,保存较好的历史城区2处,古民居院落140余处,百年以上古树名木2000余株。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