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县:科技赋能促发展 创新驱动显成效
中国甘肃网6月3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 王玉琴)科技引领,强县崛起。近年来,环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借科技之力,启动产业“新”引擎
近日,笔者走进庆阳伟赫乳制品有限公司无尘车间,看到一列列机器“闷声”运作,在数字化控制操作下,智能化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我们公司额定产能600吨,从收奶、巴氏、配料、杀菌到无菌罐装,都拥有特别先进的生产线。”公司加工厂总经理郭建军说。近年来,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有效提升企业效益和技术水平,力促“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2023年,公司生产原奶及各类乳制品2.1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
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项目是环县2023年实施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月10日,该项目一期投产。“目前,一号厂房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成,整个生产线是全自动化管理生产,从运行到维护,只需要30人即可完成整体流水线工作。”项目现场负责人何廷说。
食品、电器设备搭上了科技“快车”,养羊业也不甘其后。位于环县山城乡的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三级二元杂交、肉羊制种、精准营养、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高科技手段,培育出了产羔多、食量少、产肉快、肉质好的新品种肉羊——中环肉羊,目前培育工作已进行到第3年,三代杂交羔羊正在茁壮成长。“我们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及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了全基因组的育种、胚胎移植、多胎基因快速检测,这些技术在国内外都属于领先水平。”市农科院高级畜牧师、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徐振飞说。
循科学之光,开拓教育“星”未来
“纸箱、小灯泡、剪刀、电线、小风扇,你最想用这些物品做出什么呢?”环县四中的一节通用技术课上,老师展示的小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尝试起来。这已经成为环县四中通用技术课堂上的常见场景。
“通用技术课纳入了一些新元素,像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主要以废旧物品进行加工改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创意,体验科技魅力,从而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成为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环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会会长、环县四中通用技术老师、科技辅导员王志富告诉笔者。
近年来,环县四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开设动植物标本制作、雕刻、航空航天模型制作、人工智能编程等科技创新项目,编写了48节科技创新实践案例课程,定期组织开展环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各学校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全面推广普及科技创新教育。
自2016年至今,环县四中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海模等大赛,获单项奖70多项、团体奖20多项、综合团体奖11项、优秀组织奖6次。该校2015年被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授牌“未来科学家示范基地学校”;2017年3月获得了科技部下属机构“宋庆龄基金会”授牌的“宋庆龄青少年发明基地示范学校”称号。
牵科技之手,奏响农业“兴”序曲
位于环县木钵镇曹旗村的科技试验田里,成片的玉米苗郁郁葱葱,与空气中的薄雾拼凑成别样的雨后风景。这里繁育的新品种玉米是环县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环县结合产业实际,把选育培养环县当家品种、研究集成地方丰产技术作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措施,抓点试验、抓片示范、抓面推广。2023年建设百亩农业试验基地4个,引进试种牧草、小麦、杂粮、豆类、玉米等品种94个,开展综合技术试验27项,建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单产提升、玉米高质高效等千亩示范点10个,示范种植作物3万亩,为环县农业创新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实现玉米产量提升,不论是技术员还是种植户,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品种。
“环县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利用‘科研+基地’模式,筛选出适合环县种植的玉米、马铃薯、大豆等新品种,有效提高了环县农业产业发展。”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荣说。
据环县科技局局长徐玉杰介绍,自实施强科技行动以来,环县着力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工业提质改造,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把科普教育和宣传作为提高全民科技意识的主要举措,让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