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平凉:打造会“呼吸”更宜居的“海绵城市”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6-04 15:13:04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赵满同

崆峒山下,泾河岸边,一座座小巧精美形态各异的“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

6月4日,记者跟随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来到平凉市泾河生态文化园,实地了解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进展,沉浸式体验平凉市全力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生态实践。

记者了解到,平凉海绵城市项目实施效果逐渐凸显,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颜值”上升、功能提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优美宜居的环境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2022年6月,平凉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两年间,平凉市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目标,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护山、固塬、治水、润城”一体统筹、融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凸显。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缺水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道、明渠等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中小降雨时,能够就地就近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地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平凉将其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泾河河道淤积、防洪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以前,泾河生态文化园周围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再加上附近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排放生活污水,造成严重的河道淤积,影响城市美观和群众正常生活。自从实施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项目以来,既疏通了周围的大水系,防止外洪入城,还有效缓解了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城市内涝问题,现在这里成了群众观光娱乐的好地方。”平凉市住建局副局长赵生宝指着自己身后郁郁葱葱的文化园说道。泾河生态文化园是整个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项目的重要节点,在建设过程中,平凉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在整个园区的最低点设计了雨水花园,并通过园区内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将雨水顺着地形汇集到雨水塘里,形成较好的景观水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绿色的生态公园。

早在2016年,平凉就开始谋划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探索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绵城市建设新路。从概念到试点,再到系统化全域推进,平凉海绵城市项目“全域开花”。

截至目前,平凉市重点建设了6个连片海绵城市示范片区,打造了36个典型项目,已建成典型项目17个,正在实施19个,已建成示范片区3个,累计新增可透水面积73.61万平方米,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16.02万吨,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5.31%,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由26.74%提高到50.21%,打造了一批可展示、可复制、可示范的典型项目,构建了可持续的城市健康水循环,从而提升了城市生态服务价值、韧性和宜居性。

  海绵城市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城市公园里,也融入了市民居住的小区之中。平凉市以居住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通过20个海绵型居住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探索针灸式、互动式改造模式,把景观绿化、配套设施与海绵城市有机融合,着力解决小区内涝积水、设施老化、绿化档次偏低等痛点顽疾,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实效。海绵公园、海绵草地、海绵道路、海绵社区……平凉以“海绵”改造为核心,与城市更紧密结合起来,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让人们的获得感更加真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