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观察】秉承匠心精神 传递民政温度 ——从“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看甘肃加快民政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6-06 09:51:03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一比一真实还原居家、社区、机构场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养老护理任务;细致取型、精心修型,为肢体残疾人“量体裁衣”式适配假肢……置身赛场,选手们如日常工作一般如实展示服务技能。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日前在南京落下帷幕。我省8名从省级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各赛项中全力以赴、积极参赛,不仅展现了为民爱民的职业风采,还折射出我省民政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耐心守护夕阳红

沙发茶几、餐桌餐椅、床铺边柜……养老护理员竞赛场地全部采用实景布置,逼真还原了居家、社区、机构3个养老护理场景,而由真人扮演的标准化“老人”,有的生活无法自理,有的不愿意吃饭,有的不愿意翻身……

大赛实操部分均由专家精心设计,基于老年人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需要和一线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设置考察内容。

在居家场景下,我省参赛选手郭亚鑫悉心为老人提供协助坐轮椅、进食进水照护服务,并将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教给老人的家人。她全程面带微笑,语言温和,以稳定的手法和流畅的操作展现出了扎实的护理功底。当看到老人情绪低落时,她一边拿起桌上的智能音箱,为老人播放喜欢听的歌,一边耐心疏导,还别出心裁地讲了一个小笑话,让老人喜笑颜开。

27岁的郭亚鑫在庆阳市社会福利院工作,护理专业出身的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已有5年时间。赛后她表示,大赛设置的场景不仅考察了养老护理员的生活、基础和康复照护能力,一些“小障碍”情境设置更是从人文关怀、心理抚慰等方面考察选手的共情能力和临场反应。“大赛引导养老护理员不仅要用爱心、耐心、恒心照料好老人的生活,还要怀着同理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期盼,让老人感受到温暖。”

在另一个场景下,我省另外一位选手刘福兰为老人提供基础照护和康复服务。喂药前,刘福兰根据医嘱仔细核对老人信息和药品名称、使用剂量,检查老人口腔,看有无出血或黏膜受损情况;喂药时,她贴心地为老人垫上毛巾,防止服药弄湿衣服,并适时掌握送服水量和节奏,以防呛着老人……这些工作看似不复杂,但每一步都有满满的细节和“讲究”。

31岁的刘福兰在武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赛后她总结说,通过与各地精兵强将同台竞技,学到了很多,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多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我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省政府连续4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全省民政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双向发力。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0亿元,建设4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业中第一人力要素,是养老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遴选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人才实训基地,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康养人才培训计划”,争取人社部门专项资金支持,累计培训护理人员超过6万人次。同时,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专项赛事,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开展竞赛。2023年,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先后举办选拔赛130余场,有力推动了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用心维护生命尊严

公墓管理员赛项的竞赛场地内,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均由实物搭建而成,为选手提供了更为真实的发挥场景。

在赛场的接待洽谈区,我省参赛选手贾琨认真倾听家属需求,贴心地为其设计方案,完成业务洽谈;在祭奠服务区,贾琨以专业的操作和沉稳的表现吸引了现场众多观摩人员的目光。

今年35岁的贾琨来自天水恒祥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公墓客服工作近2年时间。谈及从事这项职业的初衷,贾琨说,这是一个神圣、有温度的行业,能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 。

刘可欣是我省参加公墓管理员赛项的另一名选手,1996年出生的她,毕业后入职天水恒祥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墓地管理工作。在她看来,殡葬从业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更需要一颗温暖真诚的心。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共有各类殡葬服务机构182个,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达2100余人。“十四五”以来,各级财政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超过7亿余元。2023年,省民政厅对全省各市州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系统管理人员240余人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会同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共同举办了2023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甘肃省选拔赛,决出获奖选手20名。对获得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赛项第一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经省人社厅核准后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规定进行技能等级晋升。

匠心托举康复希望

此次假肢装配工赛项操作技能竞赛设置了测量取型、修型、对线组装、试穿调试4个模块,主要考核选手在竞赛全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先进技术、产品管理以及应急安全处置等能力。

我省参赛选手常博虎和温斌均来自甘肃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两人都是科班出身。

32岁的常博虎从事此项工作已有8年时间。于他而言,假肢制作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生命品质的追求和关怀。“假肢装配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活质量。为肢残人士制作假肢,不仅要帮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回归社会,还要让他们感到舒适,步态自然。因此,从设计到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工艺和细节的关注。”

42岁的温斌在假肢行业已经耕耘了20年,工匠精神的种子一直深植于他的心中。

“假肢因人而异,是完全个体化的,假肢制作的所有环节,几乎全依赖制作者的‘手上功夫’。”温斌介绍说“取型是制作假肢的基础,测量要准确。修型是关键环节,要尽量还原患者的残肢形状,受力和免荷部位要做到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患者能够自然地使用假肢。”

常博虎和温斌都很珍惜参加技能竞赛的宝贵机会,表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比拼、交流经验与想法,有利于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近年来,我省民政系统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主要依托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加强康复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和设备投资建设,为全省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了优质服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场康复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参加行业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依托“福彩助残”“福康工程”项目适配假肢803具,配送辅具2092件,验配助听器1521台,累计服务6282人次,不断推动我省康复辅具事业健康发展。

  “我们将总结大赛经验,紧紧锚定新征程民政事业发展方向,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积极更新思路、健全制度体系、抓实人才培育,持续推进全省民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保障民生、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才华智慧。”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