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情愫、最为高尚的品德、最为隽永的力量。2023年5月,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全省25万多名干部与26.75万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结对,开展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三大关爱行动。
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动员全省上下大力弘扬爱心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道德支撑。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燕顺接受采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石丹丹 摄
据悉,今年4月至5月,省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在甘肃省部分市州和县区对“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开展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据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燕顺介绍,从调研情况看,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结对关爱的困难群众,积极帮助反映问题、落实政策、纾困解难,累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帮办实事32.17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7788.57万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汇聚爱心中促进了社会和谐。
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结对帮扶”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引导和动员全省上下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踊跃投身爱心甘肃建设,力所能及奉献爱心、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决定》从九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具体措施和工作机制:
在爱心扶幼方面,《决定》提出,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通过联系交流、落实政策、帮办实事,使其在生活、学习、精神上都有人关爱。对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基本生活、助学工程等政策,对需要集中供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纳入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
爱心助残方面,《决定》要求,增强扶残助残意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及时落实困难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就业帮扶、住房救助等政策。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开展符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不断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为残疾人生活、出行提供便利。
爱心济困方面,《决定》明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取暖、司法等救助和法律援助。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机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者个人,提高救助时效。
此外,《决定》还在爱心敬老、关爱特殊岗位群体、持续健全制度机制、积极弘扬爱心文化、广泛汇聚爱心公益力量等方面作出相关要求,对广泛持久、扎实深入推进爱心甘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任燕顺介绍,《决定》体现甘肃特色,将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的好做法、结对帮扶工作的好经验提升为制度规定,制定更加精准的特殊关爱政策。聚焦现实需要,紧盯特殊困难群体,强化关爱、救助、帮扶措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精神有人慰藉、困难有人帮助、生活有人关爱。同时,动员全民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导向,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爱心甘肃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