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攻坚“三北”的甘肃实践)文明瑰宝愈加璀璨

来源/ 视听甘肃 作者/ 时间/2024-06-11 09:33:0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遗产丰富而珍贵。省委省政府在推动“三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系统谋划、靠实责任,协同推进生态治理和文物保护,着力筑牢文物安全防线,走出一条既符合省情又创新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带。随着“三北”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座"戈壁绿洲"宛如一块绿宝石镶嵌在沙漠边缘,守护着人类文明的瑰宝——莫高窟。长期以来,风沙一直是威胁洞窟安全保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防风治沙,是守护莫高窟的一大难题,敦煌研究院从建院以来就踏上了风沙治理的漫漫长路。

这两天,莫高窟窟顶正在实施麦草方格修复项目。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综合防治试验研究,先后在断崖上进行化学固沙;在窟顶戈壁上设立“A”字型尼纶网栅栏防沙体系。2008年,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风沙防护工程开工,形成了“五带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

在多年与风沙的抗争中,敦煌市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研发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在敦煌市阳关风沙口,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制的新型固沙网和固沙新技术,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的科学治沙方法,同样运用在鸣沙山月牙泉的治理中。

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敦煌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相较2014年第五次监测的3178.3万亩、2952.15万亩,分别减少19.44万亩、5.17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不断减轻,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今年,敦煌市进一步明确“三北”六期工程目标任务,2024-2026年计划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3.75万亩。

  45年来,随着“三北”等各类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实施,全省森林覆盖率由 1977年4.03%提高到11.33%,森林蓄积量由1.86亿立方米提高到2.52亿立方米,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风沙危害明显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在保证人们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改善了遍布全省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存环境。阔步走向新征程,甘肃将继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统筹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筑牢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文化强省建设持续奋斗。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