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大河家黄河大桥 续写临津古渡荣光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杨永鹏 时间/2024-06-14 11:23:3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黄河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浩浩向东5400余公里注入渤海,在甘肃省境内两进两出,流经两州两市14个县(区),这些区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黄河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浩浩向东5400余公里注入渤海,在甘肃省境内两进两出,流经两州两市14个县(区),这些区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临津古渡,位于今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存有遗址。这个被写入《水经注》的著名渡口,地处大禹治水的源头,是黄河上游非常有名的古老渡口,也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曾久负盛名,盛极一时。

《水经注》记载:“河水又东,临津溪水注之。水自南山,北经临津城西,而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十三州志》曰:左南津西六十里,有白土城。城在大河之北,而为缘河济渡之处。”

渡口因处于临津城边而得名,也称黄河上渡、官亭渡积石渡。独特的自然风貌、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的融合,使多元文化在这里孕育发展,保安腰刀、彩陶文化……让古渡口和大河家散发着熠熠光辉。

弹指一挥间,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巍巍积石雄关旁,昔日叱咤风云的临津关,如今只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石墩、两条粗壮的铁链和人们深深的记忆……

临津古渡历经千年

从汉朝到明清,再至近代,临津渡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据考古调查发现,古渡口两岸的积石山县境内和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区等地,早在五千年前就有马家窑文化的原始先民居住。

据记载,临津渡始于汉代,唐宋时期无比繁荣。汉朝时期的大河家渡口称为石城津,后改为临津渡。公元前121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率万名骑兵,克服重重艰难千里奔袭,远征匈奴,就是从此处渡过黄河,经过两次河西战役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

航拍视角下的大河家黄河大桥(中)与临津古渡(右下)

隋朝时期,因临津地处与吐谷浑交界的前沿地区,在这里建了临津关,设置了管理出入关津的关官。临津渡扬名跟隋炀帝西征有很大关系。史书记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带后妃、侍从,率大军40万经陇西、狄道河州,从临津渡过黄河到西平(今西宁)御驾亲征吐谷浑,迫使吐谷浑10万余人降隋。之后再越大斗拔谷至张掖,会见西域各国国王及使臣后原路返回,从临津渡过黄河回到长安,命刘权率军驻守河源郡积石镇,从此“临津”闻名华夏。唐代在渡口附近设积石军,金、元设积石州,均派兵驻守。到了明代,临津渡改名为“黄河上渡”。清初改为民渡,民国时期除有一只民船摆渡外,还有皮筏往来。

1949年8月28日,王震率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184师、185师从临津渡口抢渡黄河,挺进青海,从此,古渡口就镌刻上了红色印记,作为重要渡口,一直延续到现代;1957年,临夏县拨款1.5万元,为临津渡新造一艘木船,以钢缆维系,滑轮拖曳,摆渡行人,渡口实行“官渡民营,以渡养渡”;1965年末,临夏州从地方道路养护经费中支出3万元打造木船一艘,可摆渡小型汽车:1969年,青海民和至官亭公路修通。同年8月,临夏州交运团(现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接管临(夏)大(河家)公路,为解决车辆过渡问题,临夏州交运团拨款3万元打制载重16吨的渡船1艘;1979年甘肃省公路局投资5.63万元建造一艘新船,整修码头;1981年,码头、渡船由积石山县接管;1979年、1982年,临夏州政府又先后两次拨款,加固码头,修建挡水墙,新建两个支撑墩,维修了渡船,改善了临津古渡的基础设施,此时的临津渡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河家黄河大桥应运而生

198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自此,积石山的历史也翻开了全新的一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临津古渡日渐无法承载出行之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破除发展瓶颈,改变依靠摆渡过河的状况,1985年,中央和甘肃省共同投资450万元,在临津古渡口开工建设大河家黄河大桥。1988年10月大河家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桥长161.2米,桥宽9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建成的大河家黄河大桥,犹如一道彩虹横跨在黄河上,它的建成使用,彻底改变了甘肃积石山通往青海民和依靠摆渡出行的方式,将甘肃、青海两省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对于两省沟通往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至此,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临津古渡口,完成了它的千年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辉煌千年,热闹非凡的临津渡口归于平静,将昔日的繁华热闹默默倾诉于消逝的岁月和深邃的时空中。

1990年,为进一步提升积石山县公路建管养水平,甘肃省临夏公路总段(现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成立积石山公路段,自此,大河家黄河大桥的养护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有力提升。

临夏公路养护人员正在清扫大河家黄河大桥路面

2018年7月,运行近30年的国道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迎来了改建,改建方案采用三跨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宽12米,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变截面连续箱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台、墙式桥墩。通过建设单位——临夏公路局(现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科学施工,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奋战,2019年11月30日,国道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改建工程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车,标志着新大河家黄河大桥接过原大桥服役30年的交通“接力棒”,承担起新时代跨越黄河连接甘肃和青海两省交通坦途的使命。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隧养护班组和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对大河家黄河大桥排查隐患,并组织力量对大河家黄河大桥偏移支座进行调整复位,确保了大桥的安全运行。

2024年1月13日,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开始对G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桥梁支座进行应急更换,此次实施的桥梁支座应急更换项目,为灾后恢复重建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

联络线承载新使命

2019年5月,S32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临大高速”)建设全面拉开序幕,这条高速公路是甘肃省地方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青省际通道和京藏高速公路、乌玛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络线。

在临津古渡上游2.3公里处,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随着临大高速的建设也相继开工建设,作为临大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548米,标准路基宽25.5米,起点与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大河家至清水高速公路相接,全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现浇段箱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法施工,2022年12月25日,大桥顺利合龙,为项目竣工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强区域交通发展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在临大高速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经过4年多的连续艰苦奋战,2023年11月12日,临大高速通车运行,蓝图成为了现实。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也完成建设任务,待青海省大河家(青甘界)至清水公路建成后正式运行。

临大高速的建成投运,极大地改善了甘肃省临夏州区域交通条件,对加快临夏县、积石山县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

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尽管只是一座长约几百米的连接互通桥,但它的建设将大大缩短甘肃临夏至青海循化地区的行程,对促进两省经济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和出省通道建设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从临津古渡到国道310线大河家黄河大桥的距离不足百米,但古渡到大桥的发展却是千年的跨越。随着两座大河家黄河大桥的先后建成,昔日的黄河天险已变成通途,两座跨河大桥不仅诠释了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也承载起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铁肩担重任,丹心护飞虹。在新的起点上,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牢记新时期肩负的神圣使命,秉持养路护路初心,让红色基因、铺路石精神和“八棵树”精神薪火相传,用实干和担当守护一座座桥梁、一条条公路,努力当好甘肃现代化的养路先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书写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通讯员 杨永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