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白银:全力以赴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来源/ 白银视线 作者/ 时间/2024-06-19 10:10:05

白银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重点区域,黄河流经全境258公里,标定了白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总闸门”的生态地标。近年来,白银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治理整体战、防沙治沙阵地战、绿色发展持久战,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推动“两屏、两带、三廊、四山、五基地”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阳光更灿烂。

景泰县草窝滩镇曾经是白银风沙危害最大、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也是腾格里沙漠南部生态屏障的最后缺口。而现在,这里却处处涌现着绿色发展的脉动。要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靠的就是一个个尼龙沙障,它们就是锁住缺口的首道防线。

景泰县翠柳沟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护人员杨德飞说:“尼龙沙障固沙周期时间长,里面种的梭梭树和柠条,它恢复植被比较快一点。目前就用的尼龙沙障跟草方格这两种方式,沙化封禁保护区总面积下来15万亩,尼龙沙障前期做了3000多亩。”

除此之外,因地制宜种植“锁边林”,也能阻止沙漠扩张的脚步。

景泰县治沙试验站站长屈登岱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在原有23公里省界林的基础上,在景泰县的景古、甘蒙省界新栽了10公里的省界林,总共面积达到1300亩,在省界上栽植50米到100米宽的林网,可以有效阻止北部风沙对景泰的侵蚀。

白银市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思路,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廊道、道路景观、农田林网等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以来,白银市完成国土绿化174.43万亩。同时,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碳汇林、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平川区林业碳汇发展中心主任 万康说:“文冠果耐寒耐旱耐瘠薄,栽植成活率高,是生态经济兼容树种。我们以文冠果作为‘三北’工程生态产业主要树种,按照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建设的思路,通过造林栽培管理、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带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目前,白银市文冠果栽植面积达54.79万亩。当地大力发展文冠果茶叶、文冠果油等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

靖远县东升镇上淌村村民任国莲说:“我主要是炒茶、拣茶,一个月下来能挣个4000多元。”

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管理站站长吴登俊表示,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全县发展种植文冠果23.9万亩,年产值达到了1.34亿元。文冠果产业在靖远县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

今年,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22.04万亩,完成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修复14.7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白银市林业草原综合事务中心主任魏邦荣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防风固沙治理区打好锁边固沙阻击战、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治理区打好水土保持阵地战、在黄河廊道生态保护修复区打好黄河生态保卫战、在祖厉河廊道生态系统治理区打好涵养净水攻坚战,全力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晰 刘生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