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山川逶迤,气势磅礴;和合南北、泽被天下。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守牢秦岭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秦岭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环秦岭地区,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六省一市政协胸怀“国之大者”,高质量履职的题中之义。六省一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做好秦岭“中央水塔”保护工作。
6月22日,由全国政协指导、甘肃省政协主办的六省一市政协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康县召开。会议围绕“环秦岭地区尾矿隐患治理与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协商研讨、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共同下好秦岭生态保护“一盘棋”,推动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
“把环秦岭地区的各类尾矿治理好,把各种矿山建设成绿色矿山,需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对此,环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政协有着清晰的认识。
如何有效治理,各地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铜锣山矿山公园曾是重庆渝北区最大的石灰岩采矿区。矿区自明清时期开始开采石灰石,到上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矿山企业一度多达上百家,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活动,形成了大小41个废弃矿坑和14.87平方千米的影响区。目前,经过长达十年的修复,铜锣山矿区旧貌换新颜,取得良好的成效,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联合国十年修复典型案例。
河南省是全国尾矿库数量大省,高峰时的2008年数量一度达到了1004座。近年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理,尾矿库数量已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
陕西省80%以上的金属矿产和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分布在秦岭地区。2020年开始,陕西省组织实施了312座尾矿库“一库一策”全覆盖整治提升工程,对重点领域、高风险区域实施闭库销号。
甘肃省紧盯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尾矿库综合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久久为功,为守牢秦岭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秦岭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良好成效。共建成绿色矿山15座,其中,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已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标杆。
……
环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政协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强化尾矿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是秦岭生态卫士!”环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政协负责人一致表示,要切实担负起守护秦岭的责任,深入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二
秦岭,我国南北之间地质、气候、水系、生物、土壤五大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理不断深入推进,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态势有目共睹。但在不断治理的同时,大家也深刻感受到:秦岭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工作、系统工程,远不是靠一时一地就可完成的任务。
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持续加力?环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政协在不懈探索。
甘肃涉秦岭地区分属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汉江水系和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多年来,甘肃始终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努力在推动秦岭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贡献甘肃力量。
实现可持续治理,需要资金的支持。
甘肃省政协建议:设立环秦岭地区尾矿库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和补助力度,在补助比例上综合考虑省(市)实际和各方面因素并体现差异性。将申报尾矿库闭库治理等项目时需要地方财政配套20%的资金比例调整为免除配套或将配套比例降低到5%。
秦岭是湖北西北部地区的“靠山”,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湖北省政协建议:建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尾矿库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综合考虑尾矿库等别、坝高和库容等因素,每年安排固定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做好已闭库尾矿库日常监测、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秦岭在陕、豫交界处分三支延伸进入河南。河南省政协建议,加快推进“头顶库”闭库治理、下游搬迁、改址重建等工程治理措施和智能化改造、提级改造、隐患治理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综合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法律法规建设政策支持,对已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的企业,在资源配置、金融扶持、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鼓励做大做强。
秦岭所覆盖的青、甘、陕、豫、鄂、川、渝六省一市,地质构造相通、自然地理相连、人文历史共生、经济社会相融、交通网络相连,形成了中华大地一山(秦岭)两水(长江、黄河)核心生态圈、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核心文化圈、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圈。
秦岭生态保护,需要六省一市联动、共同发力。大家一致建议:由国家大数据管理部门统筹牵头,加快推进部建监管系统、省市建监管系统及部门自建监管系统的融合互通,强化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尾矿库智能综合监管水平。
三
秦岭高高耸立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中央,充沛的水汽在秦岭地区上升凝结形成降雨,在良好生态环境下流出的优质淡水,分别从南、北两麓汇入黄河、长江,形成中国南北两大水系。发源于秦岭的主要河流渭河、汉江分别是黄河、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
秦岭山系分布有大小河流及山沟20万条左右,秦岭水资源不仅孕育了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五大城市群,还以大型跨流域调水的形式,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送到京、津、冀、豫的20多座大中城市。
秦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如何保护秦岭水资源、改善水生态,让“中央水塔”恩泽永惠后代?环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持续在探索。
重庆城口、巫溪、巫山地处秦岭南麓大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
“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强化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的硬约束,为地方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重庆市政协建议。
巍峨秦岭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南麓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四川省政协建议,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政策资金支持,国家层面制定更有操作性、指导性的激励政策,对已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企业,从矿权审批、矿业用地、资源配置、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上市融资、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统筹、细化落实,鼓励其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和绿色矿山建设能力。
湟水流域横跨青、甘两省,是兰西城市群核心组成部分。青海省政协建议,建立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标准,加快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推进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不断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秦岭的主体在陕西,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陕西省政协建议,建立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秦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环秦岭地区矿产资源以及石料开采的管理力度,形成共享、共进、共治、共同保护的格局。
……
一句句务实建言,凝聚着六省一市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条条可行举措,承载着六省一市对秦岭美好未来的向往。
六省一市政协负责人一致表示,将密切沟通协作,加强协调联动,共下“一盘棋”、共绘“同心圆”,合力守护秦岭宁静、和谐、美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更为可靠、更为优质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