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以绿为底 向美而行——平凉市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来源/ 平凉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6-24 10:46:09

本报记者 吕娅莉

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口袋公园“撒豆成金”,滨河景观“串珠成链”……如今,多彩多姿的城市园林之貌已成为美丽平凉的城市底蕴和城市名片中最为亮眼的一抹色彩。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保护林草资源为目的,以贯彻落实林长制为统领,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为支撑,以严防森林火灾和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为抓手,逐级夯实管护责任,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致力打造管护新模式,全市林草资源管理工作实现运行机制责任落实双创新。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555.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4.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9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59平方米,全市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这里破破烂烂,很少有人来。没想到现在种上了这么多树,铺了这么多的草坪,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在位于南环路与甘沟路交叉路口的“崆峒小园·民馨园”的“口袋公园”里,带小孩游玩的王守成老人感慨地说。

初夏时节,漫步于平凉中心城区,宽敞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绿化带、精致靓丽的游园景观,让人感受到诗画般的意境。

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塬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城乡一体、以水定绿、适地适树,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全面履行义务植树法定职责,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造林面积持续增加,城乡绿化水平和森林提质向科学化、高质量发展转变,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共完成造林绿化66.7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5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森林人家98个。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平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全省首家获此城市绿色名片。

建设生态好、绿化美、环境优的家园,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和全市人民的美好向往。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围绕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逐级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全域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科学划定责任区域3908个,全市5078名林长对811万亩林草湿资源实现了“全覆盖”管护。制定出台林长制会议、巡林、信息报送、督查、部门协作、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建立林长制“四单一函”和林草、公安、检察院协作联动机制,森林督查、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和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清零工作全面完成,全市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和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切实保障林草资源安全,推动森林资源管护向好发展。

  植绿更要护绿。我市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林草地用途管制、定额管理、凭证采伐和封育、禁牧等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一体化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工作,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巩固造林绿化、林草修复治理等成果。建立“市级统筹、县乡牵头、村组主导、群众参与、联防联治”的林草管护机制,选聘专兼职林草管护员13112人,全部划定管护范围,逐级签订管护合同,构建了市、县、乡(场)、村(站)、组(点)五级林草管护网络,形成了林草资源全覆盖、值守全天候的网格化管护体系,护林员APP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三,林草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