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关注社区食堂系列报道(二)——社区食堂普惠盈利两难全如何让幸福的味道更久远?

来源/ 兰州晨报 作者/ 时间/2024-06-24 12:22:05

原标题:关注社区食堂系列报道(二)——社区食堂普惠盈利两难全如何让幸福的味道更久远?

老人到社区食堂就餐。

中国甘肃网6月24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张艾萍)近年来,兰州市探索兴建了一批社区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营养、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但相对便宜的价格,也导致部分社区食堂在收支平衡上出现较大困难。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现状如何?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区部分社区食堂。

1.社区食堂用“小饭碗”享“大民生”

“菜品丰富,十几个菜随便挑,味道不错,服务环境都可以。”“少油少盐,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我一周能来两三次,不想做饭的时候就下楼吃……”

6月14日,兰州新区宗家梁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该食堂设有公共餐厅、后厨、仓储等三个区域,可容纳50人同时就餐。自6月初试营业以来,每天一到饭点,在这里就餐成了许多居民的新选择。仅开业当日,幸福食堂就办理80多张居民就餐卡。

番茄炒鸡蛋、土豆炖鸡肉、酸菜粉条、紫菜蛋花汤……6月19日临近中午时分,在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内,74岁的老人幺贵生准时来吃饭,他是社区食堂的老食客。“我每天都来这儿,上午做运动、打太极和八段锦,中午在社区食堂吃完饭回去休息,下午再来参加活动,跟以前上班似的,生活很有规律。”

“90后”的张弛在法国留学12年,28岁回到家乡兰州创业,如今是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社区食堂、便民家政、社区团购、爱心公益等服务,其中社区食堂广受居民好评,也吸引了周边上班族、学生前来吃饭,“老中青”组成“饭搭子”。

吴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黄懂强说,社区人口稠密,辖区独居老人较多,养老中心没有运营前,老年人大多自己做饭,或者到别处简单吃点。社区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吃饭便利,还为他们创造了交流沟通的固定场所。

2.“市场化+公益性”运营,补齐老年人就餐服务短板

“如果对餐饮行业不熟悉,或者只是为挣钱,不建议进入这个行业。”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甘享食光·社区食堂”负责人单海军表示,他经营了一家还算成功的连锁餐饮企业,因为想做公益回报社会,与社区合作在现有餐饮店里增加了社区食堂业务。“作为辖区共建单位,我们参与开办社区食堂,也是为了引流‘一老一小’消费群体。”

“我们年龄大了,孩子又不在身边,做饭十分不方便,社区食堂可帮了大忙……”6月20日中午饭点,家住双城门19号的居民李爷爷手拎饭盒,走进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一边打饭一边与老邻居拉家常。因为老伴腿脚不便,买菜烧饭成了大难题,社区食堂为他们带来了幸福的晚年“食”光。

当天中午,年轻宝妈刘女士带着孩子去用餐。对于丈夫上班、没有老人帮衬的全职妈妈来说,爱心食堂给她们提供了用餐的好去处。“一个人带孩子,一边做饭还要留意孩子安全,往往做饭一小时、吃饭五分钟。”刘女士说,“有了社区食堂,早上出门遛娃,用餐后和孩子在社区图书区看看绘本,带娃的生活也可以很惬意。”

36岁的上班族杨葡萄是白银路街道的工作人员,因为社区食堂距离单位近,她办理了“甘享食光”社区食堂一个月的就餐卡。“以前,我们一般在附近小餐馆解决午饭,或者点外卖,没有固定的就餐时间和场所,很羡慕有些城市推出的成人食堂,社区食堂对于上班族来说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她告诉记者。

为补齐社区老年人就近便捷就餐服务短板,有效解决社区空巢、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居家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甘家巷社区“甘享食光”社区食堂还联合辖区物业,推出“搭伙‘助餐’ 送餐到家”服务,调动物业、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由社区楼院长、网格员、党员干部、物业保安员组成的搭伙助餐服务队,为高龄及腿脚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3.政策红利有限,社区食堂如何“长久飘香”?

“牛肉面、大盘鸡、炒时蔬……”不到12时,位于七里河区兰石西街351号晶泰珑园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内就已经热闹起来,200平方米的店内人头攒动。各类饭菜热气腾腾,刷卡、盛菜、打包……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面食、小炒、特色菜、小份菜都有,在菜品设置上,我们讲究荤素搭配,软烂低盐,有利于老年人的肠胃消化。”社区食堂负责人张雁说,针对部分老人不会使用手机的情况,店里专门提供老年就餐卡,老人只要拿上餐卡和饭盒,过来就能吃上热乎饭。另外,65岁到75岁的老人在食堂就餐可享受饭菜7折优惠,85岁的高龄老人可免费就餐。同时,食堂还建立了微信群,提供订餐、问题收集、产品反馈等服务,更好地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社区食堂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衷是为了解决独居、孤寡、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定位是既要普惠又能盈利,兜底保障困难人群。目前,我们基本做到了社区居民有普惠,老年人有补贴,特殊群体有优惠。”张雁称,社区食堂开业两个多月来基本没有盈利,虽然采取了“市场化+公益性”运营手段,但是跟市场化的餐饮企业相比,社区食堂具有更强的公益属性。政策红利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靠正常经营来覆盖成本,单纯的“社区食堂”助餐服务经营就难以为继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社区食堂的建设、运营、服务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输血,有的是减免房租,有的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有的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或者定期发放运营补贴。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起“大民生”。小小的社区食堂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

  不少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想让社区食堂“长久飘香”,仅靠政策牵引还不够,前期的科学规划、合理的市场运营、有效的资源整合、事后的监管验收,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还需寻求突破点,扩充经营范围,“多条腿”走路。同时,呼吁各方关注、支持社区食堂的发展,通过内外共同发力,真正将社区食堂做成一池“活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