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人间四月天,湟水河畔赛江南。漫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两河口栏桥蜿蜒曲折,健身路径沿河环绕;平安镇中和村村道整洁,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如期上墙;花庄镇湟兴村的玉米深加工项目正在推进;红古镇米家台村“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焕发生机。立足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红古区“带”出了乡村发展、产业提升、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梦。
规划设计瞄准“高度”
红古区的川区几个镇都位于湟水河畔,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红古区成立区、镇两级工作专班研究部署示范带建设、环境整治、村庄绿化、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并建立了领导包抓、责任落实、督查通报、考核评价四大工作推进机制。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划定了蔬香花庄、金色平安、河湟龙城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编制完成《红古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2023-2030年)》《红古区2024年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5个。
同时,为克服资金不足难题,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投资向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和美乡村倾斜,整合各类资金4492万元,实施有效衔接资金、高原夏菜特色产业集群、谷丰渠节水改造提升、“一事一议”、村卫生室提升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申请债券1.2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貌提升、新兴业态培育等项目30个,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风貌整治突出“亮度”
通过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动,红古区实行清单管理,挂账销号。自2月份以来,累计清理房前屋后积存垃圾418吨,河滩沟渠杂物35公里、485吨,田间地头生产废弃物253处、106吨;拆除广告牌匾167宗;整治乱堆乱放、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点位320处,整治三线(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乱搭乱挂乱接5处、8公里。
按照《红古区深入开展“村村万树”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县级领导包抓、行业部门帮扶、镇街推进实施机制,新种植槐树、柳树、碧桃、海棠、刺柏、云杉、丁香、紫叶矮樱等绿化苗木13.8万株。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计划投资4093万元创建省、市、区、级和美乡村10个。投资240万元建设省、市乡村建设示范村2个,新增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4座,改造问题厕所320座,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王家口村、湟兴村和若连村厕所粪污集中收集处理项目总体进度已达75%。
产业发展强调“速度”
红古区抓优势特色促产业集群,围绕稳粮达产增效目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9万亩。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高原夏菜特色产业集群、有效衔接资金、农业产能提升、肉羊育种及标准化繁育等特色种植、高效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5个。截至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达到48.5万头(只、羽),畜牧业占比达到22%。
持续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培育营业收入高于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新增营业收入高于2000万元的转规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实施精细蔬菜分拣、果蔬初加工、肉食品加工等产业链项目5个,打造以蔬菜、玉米、果品等农产品为主的初加工产业链,以伊利乳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年底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2亿元。
此外,在特色农产品及种养加工、产业融合、数字化生产等领域,储备招商项目40个,总投资达39.2亿元,一季度农业新签约并纳统入库项目1个,完成到位资金2000万元。签约投资6000万元的红古区乡村振兴光伏日光温室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续建总投资9.07亿元的年产1万吨有机肥生产基地和微生物菌剂实验工程中心建设、红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肉食品加工建设项目3个。洽谈总投资1亿元的数字农业产业园和1万头香猪工厂化养殖项目2个。
乡村治理拓展“深度”
红古区从“铸魂”“画骨”“增肌”“活血”等方面入手,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和美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支持农民组织开展“村BA”、村超、村晚等体现农耕农味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6场(次)。同时,围绕重构重塑“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细胞”“头雁”“先锋”“强基”四大工程,夯实乡村治理组织基础。此外,全面推进“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开展“十个一”文明新风倡导行动,一季度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取消“祝寿宴”“乔迁宴”“升学宴”“入伍宴”“满月宴”等“五小”宴请30余场(次),修订完善特色《村规民约》34个,开展道德评议、典型选树活动30余场(次)。全区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交易业务28宗,流转交易土地973亩,总计成交金额31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