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走进卦台山伏羲庙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6-28 10:43:41

走进卦台山伏羲庙

卦台山远景(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雨佳

在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西渭河入川处,有一山兀然崛起、形如龙首,此即著名的卦台山,相传是伏羲氏画卦之所。早在晚唐时期,陇右先民即在此立祠,祭祀伏羲氏。历经千年兴废,卦台山伏羲庙将祭祀功能、人文历史、空间审美与精神内涵完美结合,成为国内伏羲庙建筑群中格局独特的罕见一例。

巧借山形用自然之妙而增彩

伏羲氏“一画开天”,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卦台山伏羲庙是祭祀人祖伏羲氏的地方,首先要体现伏羲氏至高无上的特点,因而选址匠心独具。民间工匠巧妙地利用了卦台山突兀独立、三面绝壁,“其地突兀若覆篑而笼冈,高不倍寻,广袤四隅,渭水回旋,朝晖夕映”(元普奕《伏羲画卦台记》)的“飞地”特点,充分发掘自然地理禀赋所蕴含的造景资源,突出其与伏羲文化的契合点,来营构伏羲祭祀祠庙所特有的人文环境。

远远望去,茫茫平畴田野中一峰突起,高大宏伟、庄严神圣,使人油然而生对伏羲氏的敬仰之情。台阶在一般的建筑中仅仅是辅助部分,而卦台山伏羲庙的台阶设计,充分利用山体三面绝壁、一面衔山陡峭的特点,依山而建了长达百米、数百阶的台阶,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直至山顶。沿着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两旁苍松翠柏、古碑林立,仰望山巅祠庙、凝重庄严,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展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如果说自然山川形胜为卦台山伏羲祠庙建筑提供了绝佳的地址。那么,独具特色的台阶设计,则因自然之妙而增华,成为整个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蕴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宫殿式庙堂建筑布局

卦台山伏羲庙在建筑整体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别具特色。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之前,卦台山是朝廷诏令的祭祀伏羲氏的祠庙,因而其整体布局具有宫殿式庙堂建筑特点,现有午门、牌楼、钟楼、鼓楼、先天殿、朝房等一众建筑。先天殿为卦台山伏羲庙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清代顺治、光绪年间等多次重修。进入先天殿,屋架结构严谨,殿面阔三间,殿之正面及东西两侧列廊柱九根,上雕蟠龙,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仍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正中为庄严高大的伏羲像,右置龙马雕像,藻井绘河图洛书图案,寓意伏羲氏得河图洛书受启发而画八卦并推演为六十四卦。大殿将建筑叙事、装饰图案和伏羲的功绩密切结合,既庄重肃穆、美观大方,又颂扬了伏羲氏的功绩。

装饰设计融汇人文

渭河蜿蜒东流,在卦台山和东峡口马咀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南北山脉,呈外弓形,整个三阳川犹如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渭河为阴阳分界,卦台山正好位于极点位置。卦台山伏羲庙的细节布局亦多体现民间习俗观念,如先天殿前的17株古柏树,按九宫八卦之数排列,颇为讲究。其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了大量八卦因素,伏羲像手持“太极八卦图”、伏羲像左置“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刻制在一底座为64厘米方盘上,上刻有先天六十四卦及二十八宿星象图,为国内同类文物之冠。再如藻井彩绘河图洛书图、门廊镶嵌伏羲八卦卦象图、窗棂为八卦图案等。其建筑装饰设计也由最初的比附神性,渐及于融汇人文,转入对人祖伏羲历史功绩的颂扬和慎终追远的缅怀之情,回归到祭祀祠庙的人文关怀。时至今天,卦台山奇峰突起、山巅古庙金碧辉煌;山谷北侧渭河环流而过,山间茂林修竹、岩壑铺绣,松涛阵阵、磬音悠长;进一步稀释了伏羲祠庙的森严,而趋于缤纷多元的风景名胜。

山水文章相得益彰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卦台山伏羲庙历史上累经重修,留存不少古代碑刻,知名者有元人普奕《伏羲画卦台记》、明人康海《秦州画卦台新建伏羲庙记》、白世贞《增修太昊庙记》等。后世不少文士行至陇上,登临卦台山,卦台山伏羲庙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涤荡着诗人的心胸,明代胡缵宗、张潜、陈讲、孙永思、宋贤,清代宋琬、许之渐、杨芳灿、吴西川、任承允,近现代罗家伦、冯国瑞、霍松林等,均有歌咏卦台山的诗词赋联作品。这些登临题诗、竞相吟咏的作品代代相传,逐渐凝固为天水地方的集体记忆,形成一方山水人文形胜,丰富了天水地区历史文化的内涵。

  卦台山伏羲庙与天水市区伏羲庙遥相呼应、双祠并峙,卦台山附近有女娲洞遗迹等,这些都是天水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公祭伏羲大典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作为天水著名风景名胜和“羲皇故里”历史见证的卦台山伏羲庙也频频“出圈”。对卦台山伏羲庙这一文化遗址建筑美的探讨,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更可感受到天水地区伏羲文化的厚重绵长。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