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做好“土特产”文章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7-05 09:08:06

宋圭武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中,“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什么是土特产?一般而言,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依据本地气候、土壤、水质、历史人文传统、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所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狭义的土特产一般指当地的农林等特产,广义的土特产还包括手工艺产品等众多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

做好“土特产”文章,对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供给方面看,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发挥本地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可以得到优化配置。《齐民要术》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从需求方面看,土特产既“土”又“特”,提供了多元化的优质消费产品,能全面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往往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长期匹配、协调发展的结果。土特产常常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生产大多已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种稳定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土特产不仅体现了自然要素之间的均衡,也体现了自然和社会要素之间的均衡,是天、地、人“三才”和时宜、地宜、物宜“三宜”的有机结合,天人合一的品格很鲜明。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弘扬农耕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特产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土特产不仅是一种自然产品,更是一种社会产品和文化符号,也象征着一种乡愁。文化是土特产的魂,是土特产的精神内涵。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多,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以甘肃为例,多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加之省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优质土特产品种便十分丰富。如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形大味甜,肉质肥厚细腻,是百合中的上乘极品;如陇南武都的花椒,正所谓“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全面统筹考虑。第一,需要与守好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大规模返贫两个底线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慎重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大问题,又要全面考虑农民增收问题,统筹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第二,土特产产品一定要确保质量。质量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要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第三,土特产一定要原汁原味、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就谈不上“土”“特”。对此,应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将土特产产业发展和弘扬农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和保护好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厚培土特产产业发展的人文与自然基础。

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做好规划,防止盲目无序扩张。一方面,要和人才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养乡村“土专家”人才,在职称、收入等方面,给“土专家”多一些倾斜政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是优质的土特产,越是市场需求大的土特产,越要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发挥好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要把真正懂“三农”、爱“三农”的干部选拔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把发展土特产业绩纳入乡村干部考核指标,督促乡镇一级干部和村一级干部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直接执笔人,切实负起责任、做好相关工作,带领广大群众绘就土特产蕴含的乡村产业振兴美好图景。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二级教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