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东方美学遇上青春腔调 这群大学生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守护非遗传承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4-07-08 09:20:05

原标题:当东方美学遇上青春腔调 这群大学生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守护非遗传承

“小学徒”感受染缬非遗之美

刘静苗

朱雨涵(右)

王奎

中国甘肃网7月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 文/图)“我要把它做成产品销往全球!”“我要让更多人穿上有非遗元素的衣服!”“我要将所有的美好都融入作品”……当东方美学遇上青春腔调,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共鸣,也是一次“青春有我”的全新探索。如今,年轻人已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选择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执着追求着那些令人瞩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用一种很新的方式守护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

刘静苗:让非遗装饰更多人的美丽生活

在安宁区仁寿山公园里,有一座别样的博物馆——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走进这里,美丽的染缬艺术令人赞叹。

刘静苗指着辣椒、洋葱、生姜、树叶等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天然染料。栀子煮过可以染出黄色,洋葱皮可以染出粉色,就连紫甘蓝也可以染出蓝色和紫色……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孕育在自然的草木中。”这种让素色织物摇身一变,成为斑斓布匹的非遗技艺,便是染缬。

今年6月,刘静苗从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专业顺利毕业。随后,她便全身心投入水木九色染缬非遗工坊的经营中。该非遗工坊是依托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博物馆),由该所培养的研究生自主设立的一家以保护、传播和开发中国传统印染非遗技艺为核心业务的非遗传习与研学体验基地。

7年前,刘静苗离开家乡河南,来到甘肃求学。慢慢地,她对丝绸之路染缬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统的染缬多以蓝染为主,而丝绸之路的染缬色彩更加丰富、图案更加复杂,更考验染缬技术水平。”刘静苗拿出色彩斑斓的染缬文创产品,将其中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目前,我们已经有旗袍、背包、饰品等文创产品,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发现代纺织印染面料及其制成品,以‘丝绸之路’‘黄河文化’‘民族融合’等具有甘肃特色文旅主题的现代染缬艺术品及其文创衍生产品。”

前不久,非遗工坊还迎来了100余位“小学徒”,感受染缬非遗之美。在刘静苗的介绍中,孩子们了解了染缬技艺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工艺流程以及染缬技艺背后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

“我会继续留在这里,守住我们的染缬技艺,创作更多有趣实用的文创产品,让非遗装饰更多人的美丽生活。”刘静苗说。

朱雨涵:将所有的美好融入面塑作品

6月28日,兰州工商学院大二学生朱雨涵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将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兰州市选拔赛乡村振兴赛道优秀奖的奖状拿回了工作室,将它放置在荣誉柜上。“这是我们参加的第九场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了。”今年刚满20岁的朱雨涵,细数着自己这一年多来参加的比赛,很快又开始认真谋划暑期的面塑技艺社会实践活动。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这其中说的就是面塑。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用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平凉人朱雨涵很早就知道家乡有平凉面塑这一非遗技艺,但真正接触到却是在2022年的冬天。“当时我在手机上刷到杨凯老师的面塑作品,被深深吸引。我也想学习面塑,把美好的事物捏成形,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于是,朱雨涵开始给“平凉文旅”“崆峒文旅”“崆峒山文创”等一些官方账号发私信,说明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我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们发了小作文,没想到真有官方账号回复我了,还给了联系方式,我要跟着杨凯老师学非遗了!”朱雨涵说。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于是,朱雨涵萌生了组团队、做项目的想法。市场营销、视觉传达与设计、会计、企业管理、法学……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面塑爱好者聚在一起,朱雨涵的小团队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新一代年轻人骨子里的热情。“我们从大一就认识。听说她要做非遗项目,我们一拍即合。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是我们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我们特意跑到平凉,跟着杨凯老师认真学习面塑。”来自法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博说,对面塑这一非遗技艺,他从第一次接触到热爱、传承,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未来还会用更多时间去守护、去传承。

关于未来,朱雨涵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沿着‘科技+文创’的新思路,我们想把潮玩和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大量实用型面塑文创产品。” 朱雨涵说,传承非遗,重在传承技艺,“有条件的话,我们还会开设免费制作面塑的教学培训课,让更多人了解面塑,让非遗活在当下。”

王奎:把熏醋做成产品销往全球

去年9月,“00后”王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兰州嘉烁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将非遗技艺武威凉州熏醋和现代技术工序结合,开发更具特色、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式养生醋饮产品。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王奎开公司卖醋饮,并非一时兴起。“前期,我和团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还多次去武威凉州实地考察。”武威凉州熏醋是武威传统手工酿造业的非遗项目之一。王奎多次走进占地面积50亩、投资4000万元的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感受这里浓浓的凉州醋文化,选料、粉碎、搅拌、蒸煮等酿造工艺流程早已刻在他心中。“醋除了调味,经常食用还有很大的保健功效。因此,把熏醋开发成醋饮产品,是传承这一非遗技艺的好方式。”王奎说。

为了创新产品形式,王奎还联合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研究。“我们开发了一种多功能醋饮萃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料率低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王奎说,此外,他们团队还开发设计了醋饮调配生产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高效便捷地生产出不同口味和浓度的醋饮产品。

  如今,王奎的公司已与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还与甘肃臻农精选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入孵省级众创空间。“我已经把熏醋做成多种醋饮产品了,接下来,我想要把它销往全球,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武威凉州熏醋。”王奎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