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闪耀在星空中的中国天文史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7-09 09:05:05

□ 六 印

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天文观测研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文物上就已经绘制有日月星的图案。

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在当时主要发挥政治功用,但其中依旧凸显古人将天文自然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的认知思考。

古代中国人仰观天象,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们普遍相信,“天”是人类生存其中的空间与时间,也是人类理解和判断世间万物的基本依据。发展到今日,这其实也正是天文学对于人类最大的意义:借由对自然世界中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无限靠近人类精神世界发展的终极答案。

市面上关于中国天文发展史的入门科普书凤毛麟角,《星汉灿烂》可以算得上为数不多的科普佳作之一。

天文学,既是自然科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时间、四季、方位……最初由何而来?暗物质、虫洞、超新星这些宇宙的谜题又将去往何处?

这中间的发展历程便是一部人类的天文史。而其中,中国人对于天文的观测和研究占据着重要位置。

山西陶寺观象台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之一,这表明中国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有官方的天文观测活动。纵观世界天文史的发展,虽然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吸引着地球上不同文明的人们的目光,但是只有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以及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和阿拉伯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天文记录遗产。

而在古巴比伦衰落之后,从公元前50年至公元800年之间,中国几乎成为唯一长期坚持勤勉观测和记录天象的国家,这一时段幸存的大多数天象记录也几乎都来自中国。

直至今日,“想要寻找那些天象信息的人也不得不求助中国的记录,因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几乎只有中国的天象记录可供利用。”(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

中国早在商末周初便开始使用二十八星宿划分天空。古人为了更加精确地观测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划分了二十八个星区,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曾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等当中。

再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观测记录也是在中国,这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

除此之外,《诗经·小雅》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唐代的《宣德历》在日本一直沿用了823年;朝鲜李朝的官方历法《七政算内篇》也是在元朝的《授时历》和明朝的《大统历》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可以说,中国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东方天文学体系”在东亚乃至世界都极具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天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母学”之一。诸多早期的神话故事其实都与天文相关,在传统的诗词美术当中,天文历史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女娲补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故事。传说中,女娲补天的起因是发生了天裂,而所谓天裂,其实就是古人观测到的极光现象。《史记·天官书》记有“天开县物,地动坼绝”,说的就是极光现象。与此相关,女娲补天用的之所以是“五彩石”,也是因为极光发生后,天空是有多重颜色的,故古人依此想象出五彩之石。

而“混沌初开”一词背后,也饱含先人对于天文的理解。

庄子曾引述一个神话进行阐释:南海之帝叫作倏,北海之帝叫作忽,中央之帝叫作混沌。由于倏与忽常常在混沌所统治的中央相遇,并且受到混沌的热情招待,于是倏与忽便商量着要回报混沌的恩德。他们想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应该也为混沌凿出七窍来。因此,他们每天给他凿出一窍,等到第七天,七窍凿齐全的混沌却死了。

在这个神话中,混沌被人格化,代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混沌原来是没有七窍的,当有七窍之后,他便能够“视听食息”。混沌的死也就意味着宇宙向非混沌转化,向更明朗的境界转化。又是什么促成这种转化的呢?是“倏忽”的力量,也就是迅疾的时间,正是时间促成了天地的开辟。

这看似简单的理解里,却包含着古人无数次仰望星空的思考,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或许尚且无法实现饱暖,但仍旧在思考着对于生存之地的认知,对于无垠时空的理解,对于神秘宇宙的无穷想象。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天文绵延占据四千多年。从屈原对天问道写下绝世《天问》,到帝王之道“天之历数在而躬”,再到精密的浑天仪……天文学的发展构建着中国古人对于时空自然的理解,也构建了中国传统的各种哲学认知体系,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

中国天文史发展时间跨度长、关键时间节点多,而且对于当代人来说,很多学科的专业名词都普及较少,很多天文知识想要真正理解其实并不容易。

本书采用时间为顺序编排,精选每个时期内重点和关键的历史瞬间切入,串联60多个惊艳的历史瞬间,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完整清晰的中国天文历史长卷。

全书400多幅图片,涉及历史档案、出土文献、科学星图、珍贵文物、考古遗址等。很多图片来自海外馆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人类只有知道自己的所在,才能获得内心最根本的安稳……天文学解答了人类是怎么来的,以及未来的去向是什么。它通过唯物的手段,让人类的内心安稳自在。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李亮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