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鬼屋”“密室逃脱”“推理馆” 玩着刺激却有隐忧 未成年人入场限制措施有待落实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4-07-09 09:17:05

原标题:“鬼屋”“密室逃脱”“推理馆”  玩着刺激却有隐忧 未成年人入场限制措施有待落实

中国甘肃网7月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周靖博)暑假即将开启,记者走访兰州各大商圈发现,以“犯罪现场”“沉浸式剧本推理馆”“阴间情缘”“怪谈物语”等为主题的密室、鬼屋越来越多。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能否承受各种血腥、暴力、惊悚场景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在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下,家长能否识别与孩子年龄不匹配的娱乐产品?对孩子们而言,“鬼屋”“恐怖密室”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实地探访兰州部分密室逃脱场馆发现,虽然标注了是否属于恐怖主题和恐怖程度,但各场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措施仍然有待健全。

被“鬼屋”吓坏的孩子

周先生六年级刚毕业的儿子有个去“鬼屋”的心愿,但因为身高不够1.4米,一直没能去成。今年假期孩子在外地一个旅游景区,发现有名为“怪谈物语”探秘馆的地方,儿童只要满1.35米就可以进入,于是就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让周先生始料未及的是,这个以“怪物”“鬼怪”为主题的“鬼屋”根本不适合还在上小学的儿子。“窄小的过道里有电锯锯腿模拟场景、突然从棚顶掉落的假人头、走道里时不时有人抓你的小腿,我儿子走在前边,一个像鬼的假人突然动了,把孩子吓哭了。”周先生说,当时他就一把蒙住孩子眼睛把孩子抱在怀里快速通过了“鬼屋”。出来后,为了分散儿子注意力,周先生还不断地和孩子聊天。

虽然去“鬼屋”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但这段恐怖经历的“后遗症”还在困扰着周先生的儿子。“孩子那次真被吓着了。自此开始怕黑,甚至睡觉不敢闭眼睛。”周先生说,之前孩子可以独自在家等父母下班回家,但自从那次“鬼屋”经历后,孩子再也不肯独处,本来已经分床睡一年多的孩子晚上因为怕黑又和父母睡在了一起。

拥有相似经历的不只是周先生。市民杜女士的孩子放假期间和同学聚会,在东方红广场商圈周边搜到了一家名为“金城鬼校”的密室逃脱门店,和三个同学一起结伴游玩。“刚上初中的小男孩根本劝不住,我就给他68元团了个门票,店家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也没问孩子几岁,就让他们进去了。”杜女士说。

当晚,杜女士的儿子回家便不敢关灯睡觉。后来询问得知,孩子在“密室里”被里面的场景吓哭了两次,全程哆哆嗦嗦,跟同学手拉手走了出来。

“鬼屋”后劲大 专家建议孩子不要过早接触

记者发现,在不同的密室逃脱场馆,在正常的门票收费外却见到了“护身符”“友好贴”“保命咒”等道具,增加商家门票外的收入。

一般情况下,在每场游戏开场前,场馆工作人员都会给即将入场的游客开个入场培训会。西站商圈某密室逃脱工作人员在会前说:“进场后,我们的工作人员会随机在每五个游客里拖走一名游客,这名落单游客将单独走完后面的全程。如果顾客中有过分胆小的,或者不想被拖走落单的游客,可以花68元买一个平安符贴在胸口,我们的工作人员将确保不会拖走该游客。”有的卖“平安符”,有的商家卖“友好”荧光手环,总之就是想要不被“鬼怪”重点关照,就需要额外付钱。

针对未成年人进入“鬼屋”的危害,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李紫央告诉记者,孩子如果过早进入血腥恐怖、暴力场所,会对他们今后的大脑发育、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在游戏中、‘鬼屋’中接触过多血腥暴力场景,可能潜意识中会增加对暴力行为的接受度,甚至做出暴力行为。”

李紫央老师介绍,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没有发育完全,这是负责决策、判断、情绪调节能力的器官,如果过早接触血腥恐怖内容,会阻碍前额叶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安全感强的孩子不太容易遇到事情就特别焦虑和暴躁,而安全感差的孩子,情绪管理会出现障碍。

在社会生活方面,李老师认为,过早接触恐怖、暴力、血腥的场景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和行为问题,“使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谨慎和退缩,或者表现攻击性强等另一种极端行为。”

严格入场准入有待落实

虽然密室逃脱门口有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标语,但现场工作人员也没有一一核验游客年龄和作出必要的提醒,这是很多学生家长提出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

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该通知强调,“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实际运营中,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是否严格落实了上述规定?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不少店员以“微恐怖”为由,认为小孩可以玩。“不太恐怖,就是黑”,有恐怖主题的“密室”店员也表示,很多小学生每周末都会去玩,甚至可以体验更为恐怖一些的“密室逃脱”。

“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景”如何界定?一些商家号称不太恐怖的涉恐怖题材“密室逃脱”和“剧本杀”,在节假日就适合孩子玩吗?“我认为‘鬼屋’和一些特别恐怖血腥主题的‘密室逃脱’并不适合未成年人。”“80后”欣欣(化名)玩过兰州市面上的20余个游乐场里的“鬼屋”,也经常和朋友挑选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剧本杀”作为聚会项目。

  欣欣介绍,中式“鬼屋”等场所布景多与墓葬文化相关,通过诡异的音效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西式则偏血腥暴力,展示人体断肢、骷髅器官。有的也会引入欧美、日韩恐怖电影为内容卖点。“之前是用视觉效果和机关给人造成心理冲击,发展到现在,NPC的出现就更恐怖了。成年人很少有单个进去玩的,在追逐中都会害怕,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孩子进。”欣欣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