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移风易俗“镇原路径”
——镇原县深化移风易俗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婚姻自古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近年来,镇原县通过倡树文明婚俗、开展文明宣讲、加强榜样引领、健全村规民约等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适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以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用文明婚俗成就美满幸福,走出了移风易俗的“镇原路径”。
文明婚俗新意多
6月12日,镇原县“缘来是你 为爱相约”公益相亲联谊活动在县城东广场举办,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0多名单身青年男女欢聚一堂,在轻松、浪漫、温馨氛围中结交相识,开展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现场,还组织开展了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倡议,倡导青年男女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爱情观和婚恋观,争做新时代婚俗新风的引领者、传播者与实践者。
“这次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相识、相知的平台,更结交了一些朋友,希望在这里可以遇到属于我自己的缘分。”嘉宾刘女士说。
今年以来,镇原县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了“简约不减爱、文明新时代”婚俗改革系列活动,立足“中国书法之乡”国字号品牌优势,邀请本土书法家、中书协会员为移风易俗好青年书写婚书、赠送祝福。5月20日举行了“520”集体颁证仪式,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政局和政务大厅负责人共同为新人们颁证送祝福。还依托县属“三微一端”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印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抑控偏高彩礼 树立婚嫁新风倡议书》5000多份,发动文化志愿者创编《移风易俗韵诗》《文明“六礼”诵》等文明婚俗快板说唱,接地气的表演让新风尚新理念通俗易懂,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文明宣讲不打烊
“高额彩礼,让‘礼’变成了‘利’,扭曲了婚姻和爱情的本质,还产生了许多社会危害。”日前,镇原县婚姻登记处开展了“为爱引路、让家庭更美好”文明婚俗微宣讲活动,在克服恐婚心理、培养沟通技巧、解决矛盾冲突、共同责任担当等方面,为结婚的新人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镇原县还有很多。比如建办了“镇原大讲堂”,开展以移风易俗和文明理念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乡村治理宣讲团,联合志愿宣讲小分队,深入各村组开展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宣讲活动。县妇联以全县集体婚礼、单身青年联谊会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开展“幸福小课堂”活动。团县委持续推进“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实践活动。
“我身边有不少家庭,之前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去凑高额彩礼,这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听完宣讲,我也意识到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可不能小瞧了。我们的孩子目前还小,但是我们以后会引以为戒的。”屯子镇闫沟村村民老周说。
榜样示范带头引
“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往往能够理性对待彩礼等问题。遏制高价彩礼,从家庭来说是对婚姻的尊重,从乡村建设的角度讲,也是咱们创建文明村的重要内容。”临泾镇梁韩村村支书范纪平在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中说。
近年来,镇原县坚持榜样示范带头,引领婚俗风尚,先后挖掘出“全国五好家庭”、马锡五式调解能手范纪平,“全省最美家庭”韩应时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平泉镇刘婷婷、上肖镇刘小英、开边镇张文等移风易俗典型事迹,持续开展宣传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风带民风,镇原县组织“关键少数”带头签订了《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积极引导家属、亲友自觉践行新风尚,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县、乡、村组织开展“我倡议我签名我践行”系列活动逾700场次,辐射带动10万人次,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参加活动并带头签名承诺,大力宣传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有效弘扬了时代正能量。
村规民约作保障
“我同意!”随着村民大会与会村民表决,临泾镇路壕村正式将“抵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乡风要正,正在规约。近年来,镇原县的各个乡村陆续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对已有的村规条款进行逐条分解,然后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订,增加适当的内容,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车队上的排场”,推动形成婚事从简、婚俗从新。
临泾镇梁韩村从“崇德尚俭、村美户净、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调处有方”五个方面着手,以“六个坚持”(坚持成风于上、坚持立规定矩、坚持以文化人、坚持关爱关怀、坚持奖惩并举、坚持依法治村)强力推进移风易俗,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除了对红白事宜操办进行规定外,还提出了孝敬老人“6个一”(即:每月至少给父母吃肉1次、每年至少给父母添置新衣服1套、每年冬季给父母房间架设取暖设备1套、给父母房间添置电视机或收音机1台、每季度至少给父母1次零用钱、每年陪伴父母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稳步提升,弘扬美德、向善向德的文明新风有序形成。
以“村规”束事,以“民约”束人。如今,文明新风已悄然吹进镇原乡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助推乡村建设实现了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