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石榴花开繁似锦 团结奋进新征程——武威市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7-17 09:20:03

何晟国

蜿蜒石羊河,讲述着武威沧海桑田、与时俱进的时代变迁;巍峨祁连山,见证着各族群众团结友爱、携手共进的坚定步伐。自古以来,武威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汇聚之地,在历史上为形成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五凉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具有独特贡献。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实践命题探索解答、作为系统工程谋划落实,2023年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市146万各族儿女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象,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聚焦主线强引领。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工作。市县(区)两级全部建立了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完善民委委员制度,始终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谋划推进民族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内容,每年在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中重点安排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落实“四个大力宣传”“一个讲好”“三个讲清楚”,通过开展“一把手”谈铸牢,举办专题培训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百场万人”大宣讲,赠阅《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等活动,有效补足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之“钙”,切实增强了全面贯彻主线要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文化铸魂润人心。深入实施中华文化浸润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整理编印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料汇编、画册2万多册,深度宣传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的鲜活故事。选树打造铜奔马、西夏碑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广泛宣讲“凉州会盟”、八步沙“六老汉”等生动事例,以身边人身边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争取实施长城保护数字平台建设、文庙数字化等重点文保项目,加快吐谷浑王族墓葬区保护利用和凉州会盟纪念地建设,全面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用朴实语言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各族干部群众“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不断增强。规划推出“劳动赞歌·乐动五凉”“春日赏花·穿越之旅”“大漠深处有人家”等旅游精品路线30余条,精心举办“月出凉州·武威诗会”展演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更好地感受武威文化蕴含的历史之韵、民族之融、人文之美。

——产业发展共富裕。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天祝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力打造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藏(中)药材、牛羊养殖4个10亿级产业集群,擦亮“一都四乡”金字招牌,力争把天祝县打造为“全国涉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和“独具风情的最美丝路花园”。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48.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5.79亿元,增长55.14%,年均增长8.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年均增速2.7和3.3个百分点,在甘肃省7个民族自治县中排名第一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27736元、8844元分别增加到2023年的33133元、11419元,增长19.5%、29.1%,天祝县呈现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景象。

——守正创新抓创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全过程,研究确定“坚守一条主线、打造两条长廊、实施三项精品工程、打好四张牌、做到五个结合、推进六项重点工作”的创建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各县区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了衔接紧密、延伸到底、全面覆盖的创建工作体系。深度融入全省“一廊一区一带”联创共建,与河西片区兄弟市同频共振落实好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切实在打造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展现“武威担当”。打造全省首家“数字民族”APP平台,先行建成“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展馆”,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矩阵。面向全市所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打造文旅融合引爆点,以文旅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探索建设民族团结视觉形象工程,建成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打造各类主题公园(广场)26个、展厅(展馆)25个、宣传墙46处,以视觉形象的嵌入和教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互嵌共居促融合。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居民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依托武威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研究制定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社会环境逐步形成。大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打造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10个,建成“红石榴”家园、驿站、工作室等品牌实体15个,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使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普遍开展。每年组织各族青少年赴东部地区开展夏令营活动,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友谊。支持各族群众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求学就业。近三年累计开展“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活动200余场次;每年向东部地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万人次以上,使各族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共享技术技能、共享管理经验,各族群众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

——共治共享保权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清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做实“网格化+十户联防”服务管理,大力推广“一条板凳法”“马背调解工作法”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化解,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使群众真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迈上新征程,武威市将以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起点,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