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拓宽产业融合渠道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随着夏日气温的升高,来哈班岔感受清凉,享受恬静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的人们日渐增多,每个周末都有近300人来这里进行采摘,徒步山谷健身、露营、研学等活动,我们忙得不可开交。”7月17日,在榆中县马坡乡哈班岔村经营大象文旅项目的金文杰这样说。
随着“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哈班岔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优势和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哈班岔村,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当下的网红打卡地。
壮大“美丽产业” 拓宽农文旅融合渠道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哈班岔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层层远山间科技范十足的民宿太空舱和造型独特的露营帐篷等文旅设施,以及山坡上成片的油菜花,一幅原生态的乡村画卷。
大象文旅基地里,有帐篷营地、民宿、农业采摘体验等项目,并配套了游客接待中心,可提供餐饮、住宿、充电等营地服务。“我每年夏天都来,这里空气好,环境优,不仅可徒步山谷、探秘森林,还可亲近自然,体验采摘,与朋友们一起品尝农家炒菜,把酒言欢,感受自然,别有情趣。”游客吴刚说。
哈班岔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琴表示:“为更好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年我们种了60亩油菜花,以进一步厚植村上的生态气息。同时,还对村上的一些残垣断壁,以及农户庄前屋后进行了彻底整治,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哈班岔,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助力‘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资料显示,今年,我市实施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17项,打造旅游线路8条,形成了“三产”融合与农文旅融合“两翼齐飞”的产业体系,“一百五十”产业集群工程稳步实施,联农带农机制日趋完善,“兰味”产品美誉度得到提升。上半年,全市“美丽产业”不断壮大,一产增加值预计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9%。
发展特色产业 找准强村富民载体
夏日的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瓜田和菜地里,西瓜、西红柿、红笋、芹菜等蔬菜长势喜人。玉米地里,有刚破土的玉米苗,有半人高已出穗的水果玉米。一畦畦玉米,一片片蔬菜,色彩分明;村庄间,一座座大棚,一排排树木,错落有致,风格迥然,彰显了“蔬香花庄”的乡村特质。
湟兴村村民甘宪明摘下一串小番茄,用纸巾一擦就送入口中,“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直接吃,有‘小时候的味道’!”
56岁的甘宪明已种了30多年的菜,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有1座新型温室和5座钢架大棚。他指着自己的科技生态采摘园说:“虽说这座温室不大,但菜品丰富,有五六个品种。我的西红柿不愁销路,全部都是游客上门采摘。”
湟兴村党总支书记党仁强介绍说,村里今年种的水果玉米有1700亩,一些是大棚蔬菜卖完后种的,一些是收了头茬露地红笋后种的,长得快的是清明前后种的,可错峰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红古区发展都市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形成了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兰州市重要的有机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今年以来,红古区重点打造长22公里、覆盖1.82万人的“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推动沿线12个村庄强村富民。
为了降低市场波动对菜农收入的影响,湟兴村投入资金280万建设了鲜食玉米加工厂,确保了水果玉米的采摘投运。鲜食玉米加工厂达产后,每小时可加工2000穗玉米,不仅能消化全村的水果玉米,还可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就地深加工。“我们计划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水果玉米从采摘到变成鲜食产品,4小时就能完成。目前我们的鲜食玉米已和兰州的一些超市进行了对接,还注册了‘兴欣’商标,寓意湟兴村欣欣向荣。”党仁强如是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各县区因地制宜,通过做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做细“百玫瓜桃鱼梨面”(百合、玫瑰、白兰瓜、白粉桃、魟鳟鱼、软儿梨、禾尚头)七个特色产品,按照“一带一产业”要求,培育了示范带内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推动了全市农村产业步入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上半年,全市15条示范带共实施种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合全产业链条建设、白凤桃现代产业技术示范园等项目71项,建成蔬菜、特色果品、规模化养殖基地10个。
绿化美化环境 扮靓生态宜居乡村
日前,记者在红古区花庄镇苏家寺村看到,文化广场干净整洁,荷花池里荷叶飘香,鱼翔浅底,还有人在垂钓,一幅美丽乡村的生态画卷。
无独有偶,在花庄镇湟兴村,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星罗棋布,黄色的村舍墙体、绿色的树木花卉、宽阔的健身场地;马坡乡河湾村,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整洁的乡村道路;龙泉寺镇费家湾村柳亚琳家的庭院里,海娜等花卉竞相绽放,玉米、向日葵亭亭玉立,绿意盎然。柳亚琳说:“现在的村子越来越漂亮,道路也很平整,连厕所都改成了水冲式的,干净又方便。”
环境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其实,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来说,村民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这几年村里最大的改变就是环境。现在村里既干净又卫生,村道边上垃圾没有了,环境清爽,我们老百姓生活也很舒心。”日前,苏家寺村村民苏女士如是说。
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我市持续推动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建成了一批以美丽乡村为依托,集休闲观光、农耕展示、民宿体验等为一体的农家乐、采摘园、体验站,使美丽经济日趋壮大。在此过程中,红古区获得省级“清洁村庄示范县(区)”荣誉称号,永登县王家坪村、榆中县冯湾村等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永登县龙泉寺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先进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生动实践。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1139工作部署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专题会议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示范引领、久久为功、远谋近干、一带一主题”的原则和要求,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攻坚行动和“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为突破口,聚焦“八大美丽”,做好“四篇文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市农村呈现出政通人和新气象,村庄优美产业兴的乡村风貌,彰显了乡土人文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产业兴旺之美、幸福宜居之美。目前,我市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已初见成效。(记者 张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