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保质量 增效益 促发展 ——庆阳市全力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8-05 09:26:05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庆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中医鼻祖岐伯的诞生地,也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

盛夏,走进庆阳,中医药产业焕发新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以来,庆阳市紧盯“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任务,抢抓全省“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中医药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中医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的崭新发展格局,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显著。

从源头提升药材质量

蒙蒙细雨过后,庆阳市华池县山沟梁峁间尽显苍翠。作为全市中医药类规上企业,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在群山环抱中格外显眼。

华池县被誉为“陇东天然中药库”。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集中药材育苗试验、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技术培训、科研实验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公司负责人姚文智看来,公司从创办到壮大,得益于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和科技创新。他介绍说,公司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体系,通过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跟踪服务”方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科学技术服务队,为保障中药材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保驾护航。

多年来,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本县及周边县区农户提供高质量中药材种苗,并带领大家严格按照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种植,同时大力推广仿野生中药材,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在龙头企业的推广下,华池县元城镇跃荣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班明对仿野生中药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严格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中药材相比,仿野生中药材具有更高的品质。”他认为,种植仿野生中药材不仅能够收获较高的生态效益,成品药材还具有纯有机、药效好等特点,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不久后,郭班明便将合作社里原有1800余亩中药材育苗、种植基地里的近一半土地,改种上了仿野生中药材。“我们流转来的土地大多是荒山、荒坡地,在这些地方种植仿野生中药材不仅能够省去大量人力,收获的药材市场销路也很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郭班明说。

经过几年发展,在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华池县中药材品质日渐提升,特别是大面积推广种植仿野生中药材,极大提升了全县中药材品质。

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走进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育苗和种植基地,黄芪、黄芩、板蓝根、柴胡等各类道地中药材长势喜人。多年来,公司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华池县13个乡镇的30多个合作社1.2万余农户,开展标准化、仿野生化、生态化种植,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到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

平日里,华池县农业农村局和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会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帮助广大药农解决药材种植难题。对种植仿野生中药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随时上门送技术、送服务,提升田间管理、科学种植水平。不仅如此,还先后多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近百人,赴省内外多地学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及仿野生栽培等中药材种植新技术。

在县里和企业的帮助下,地处华池县柔远镇的凝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负责人张银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但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还有企业为我们提供质高价优的药苗,并签订统购统销协议,最大程度保障了药农的收益,大家对发展中药材产业信心十足。”

事实证明,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反复对接,庆阳市确定丽彩甘肃西峰制药有限公司、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甘肃天欣堂医药有限公司、庆阳神州同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带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庆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金桂介绍,全市以四户链主企业为龙头,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61个合作社,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同时,在保持原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药材区域布局,探索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模式,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提升中药材生产效率。

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庆阳市中药材品质大幅提升,目前已完成黄芩、黄芪、甘草、金银花4个产品有机认证,正在进行黄芩地理认证及上述4个品种GAP基地认证。同时,药农收入实现稳中有增,不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更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庆阳市借助“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不断加快中医药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药地、药企齐头并进,种植、生产、销售、科研、医疗、康养等一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王金桂介绍,全市先后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科学谋划、大力推动,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力争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标志性产业——

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政策,实施扶优扶强战略,促进产品、技术、资金、渠道、人才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

强力推进中成药科技研发。目前,已具备生产中西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8个剂型、149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培育补肺丸、妇可靖胶囊、复方伤痛胶囊、藤黄健骨丸等4个陇药大品种,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

大力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中药材领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道地药材认证,注册企业商品品牌。目前,已有15家药品生产工业企业注册商标20余个。

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打造中医优势专科,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模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加速构建以旅游、博览、观光、体验、养生、休闲、教学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助推中医药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年种植各类中药材57.38万亩,建成2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49个;现有药品生产加工企业15家,医药工业收入6.35亿元;培育“小巨人”企业1家、规上企业3家,取得中医药制剂批准文号24种,培育大品种产品4种,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总产值至2023年底达到30.39亿元。

  承载着“岐黄故里”深厚的历史底蕴,庆阳市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步履铿锵。王金桂表示,将继续按照“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任务,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品牌打造、商贸流通、科研创新、传承创新、康养旅游、招商引资等方面融合发力,打造中医药事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体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