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蓝”逐步走向“深蓝”——我市多措并举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蓝天下,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是愉悦的,生活是惬意、幸福的。
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生态增容……兰州在铁腕治污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实施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生态增容、清新空气、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通过1482个网格监管、智能监控、污染源航拍取证、无人机航拍、雷达走航等手段,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和区域考核提供支撑和依据。
PM_2.5年均浓度实现历史性达标,优良天数比例82.5%,六项污染因子(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首次实现全部达标……
“兰州蓝”由“浅蓝”逐步走向“深蓝”,不仅更好地优化了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城市形象、口碑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已成为人们夏日观光、旅游的佳地。
“兰州的天越来越蓝,看到老人在黄河边散步、孩子在公园里追逐嬉戏,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满足和欢乐,自己的心中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市民的幸福指数上去了,我们心里也高兴了。”采访时,一位老环保人这样说。
在蓝天保卫战中,兰州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积极争取,2022年8月4日,兰州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根据试点“两方案”,紧扣“抓项目、抓市场和抓产业”三个方面,围绕九大重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建设工作:建立了涵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大类,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1个子类别的试点项目储备库。同时,择优筛选出了包括林业碳汇固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廊道建设、低碳工业改造等七大类项目,适时根据相关办法,随时公开面向社会征集符合条件的项目入库定级,进行产融推介。
兰州新区水务管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去年8月份,该公司的一项重大环保项目与金融机构正式签约。他说,该项目是建设兰州新区第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与水循环利用中心项目及兰州新区第三污水分区污水管线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9.09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新区东南部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空白,处理后的中水还可用于新区工业生产、绿化灌溉、生态补水等,不仅进一步提高新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还可有效节约资源能源,改善气候及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15日,我市试点储备库共有入库项目249个,总投资金额3318.86亿元;试点实施库共有入库项目61个,总投资金额756.29亿元。
2024年,我市坚持以“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担当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干劲,举全力、出重拳、使硬招,突出以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等四大污染源为防控重点,紧紧围绕产业、燃煤、交通、面源、能力、生态等6个方面加强治理,深挖各项治理管理潜力,加强执法检查及监管力度,加大城乡区域联防联控,全面巩固提升“兰州蓝”成色。
今年上半年,全市达标天数136天,同比增加3天,优良天数比例74.7%,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整体呈现出同比提高的良好态势。
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科科长杜坤坤说:“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要不断推动本职工作再突破再提升,奋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传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准确把握改革实践要求,增强敢于走进矛盾的魄力、提升善于破解难题的能力,聚焦改革任务,切实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中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新担当新作为协同推动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取得新成效、见到新气象。
目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正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进一步提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厚植生态底色。
用蓝天托起百姓满满的幸福,让绿水青山持续焕发生机。(首席记者 吕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