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说·飞天网评】“名”扬天下 兰州新区从街巷开始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8-06 15:14:04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近日,兰州新区拟对118条道路中的20条予以更名,对64条新建道路予以命名,现正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议。

兰州新区正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使道路命名成为一道必答题。如何对少数“名不副实”的路名予以更正,给新拓建的道路起一个寓意隽永的好路名,新区有关部门敞开大门,集思广益,是让新路名深入人心的好做法。

路名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简单的定位标识,更彰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一个好路名,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体现着城市的气质和形象,于寥寥数字中折射着城市美学。兹事体大,不可不慎。城市道路命名,不仅要体现其实用功能,更须兼顾其所表达的大众情感和文化内涵。这样,路名才可成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

将位于生物医药片区的JK1#路,拟命名为“杏林路”,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医家杏林中人、杏林圣手的称呼;将地处科教园区的科东路,拟命名为“文景路”,意在倡导园区学子以文采创造光明前景……不难体察,新区此番对拟命名的数十条路名,是颇动了一番心思的,在考量路名的实用价值的同时,更注重挖掘新区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文精神,让路名体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展现新区的现代风貌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路名的变更,也不是仅仅换个名字这么简单。路名变了,将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户籍、身份证、门牌号等系列要素都要随之改变,带来的社会成本不可谓不大。对必须变更的地名,如何尽量不给居民生活添乱,不增加居民负担,都应慎重掂量。兰州新区对因城市建设导致名实不符、未能充分反映地理历史文化特征的已命名道路,坚持对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原则,仅对未编制过或编制过少量门牌号码的20条道路予以更名。最小扰民原则,在此得以最大彰显。

如原吕梁山路,考虑到该道路地处生物医药片区,道路两侧多为医药企业,拟更名为“岐黄路”,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医“岐黄之术”、“岐黄之道”的称呼;原九华山路,为保留和传承新区本地老地名,拟更名为“源泰路”,意在传承本地老地名“源泰村”……精心打磨的路名,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外界展示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也让沿袭久远的路名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情感纽带。

“城,所以盛民也”。对任一城市来说,广大市民生于斯长于斯,人们通过一个个路名,定位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找到安放身心的家。一个有品位、有格调、有人气的路名,必定会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地域文化的记忆和人们情感的寄托。这样的路名,因尊重历史和民众意愿而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兰州新区对新建道路的命名,必定会让人们在展望新区美好前景的同时,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