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正宁县董庄村:产业振兴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8-12 11:01:34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刘姗

“今年6月,我们打造的香包刺绣产业培训实践基地正式投入运行,180余名香包制作群众有了更加稳定、可靠的收入……”在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张科祥如是说。

据他介绍,为了让群众制作的香包有更好的销路,杜绝村民内部的恶意竞争,董庄村筹划并引导全村180余名香包制作群众,优化产业布局,筹集建立了正宁县首家村级香包刺绣产业培训实践基地。

该基地集香包刺绣、培训、加工、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由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牵头,以村“两委”为运营主体,按照“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为香包刺绣的非遗文化培育更多的接班人和传承人。

“以前都是自己去县城里摆摊销售,或者等商贩进村收购。”做了一辈子刺绣的二组村民徐玉霞说,“今年香包节,我就收入了4000多元。现在更好了,有公司帮我们销售……”

而这个基地,只是董庄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众多工作的一个缩影。

位于正宁县城和山河镇西部的董庄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469户1660人。虽然靠近县城,但由于长期以来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亩,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整村脱贫之前,董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

张科祥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鉴于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少、住宅资源稀缺等情况,村集体多方学习,并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在有效解决宅基地不足问题的同时,让老旧院落的村民上楼居住,并通过多种方式,腾挪出了70多亩耕地。

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董庄村通过发展麒麟西瓜、羊肚菌等农业产业,招商启用老旧砖厂,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引导群众养殖致富等举措,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之前的3000元左右,大幅提升至8000多元。

村子好起来了,年轻人便看到了希望。

“我是大厨,堂弟是抱车司机,那时候打工收入还不错,但我们一合计,总归是要回来的,还不如趁年轻回来创业。”今年31岁的村民张超锋说,2021年,他和堂弟两人投资50余万元,在村里办起了正宁县恒景养殖场厂,年出栏1400多头肉猪。

随着有魄力、有能力、有知识、有胆识的青年人才以及村集体招商引资的种植企业注入到村子的发展之中,董庄村的发展道路愈加宽广、未来更值期待。

然而,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董庄村用生态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给出了答案:庆阳市和美乡村示范村。

山河镇党委书记刘育国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山河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城融合、富民增收,乡风文明、宜居和美”的工作思路,瞄准县城居民休闲“后花园”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乡村布局美、产业兴、环境优、群众富为目标,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董庄村将以更加“白富美”的姿态,实现乡村振兴的华丽转身。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