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读者出版集团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企业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文化资源丰厚的省情实际,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甘肃力量”。
总书记的嘱托和重望,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指明更加清晰的方向。如何保护“文化瑰宝”,弘扬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给出了“数字敦煌”的答案。
现在,莫高窟景区线下体验项目“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持续火热。游客戴上VR眼镜,不仅可以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能“飞升”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省委省政府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全面发力,制定出台《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驾护航”。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数字化领域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子。2022年,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投入使用;2023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运行。2024年,“敦煌遗书数据库”建成投用……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谆谆嘱托,字字句句都铭刻在嘉峪关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里,他们对野外夯土长城的维护和监测从未间断,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了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和赋存环境的危害,让年老的长城“延年益寿”。
从千年敦煌的文化启迪,到巍巍雄关的豪迈气魄,再到铁血西征的不朽精神和“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读者》方案”,陇原儿女牢记嘱托,不断守正创新,赓续接力,努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文脉之歌永续,文明之光璀璨。奋进在新时代,甘肃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度参与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创新繁荣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甘肃贡献。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