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时代新风沁润人民 ——白银市统筹推进“三大文明工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来源/ 白银视线 作者/ 时间/2024-08-22 09:46:04

近年来,白银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大文明工程”,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培育文明新风 提升群众道德素养

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吃饭就餐讲文明、有序出行讲文明、外出旅游讲文明、绿色上网讲文明、遵守公德讲文明、诚实守信讲文明“六大文明行为”,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用餐的践行者、文明交通的参与者、文明旅游的传播者、文明网络的维护者、文明有礼的推动者、文明守信的先行者。

聚焦特色宣讲、服务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发掘身边好人好事、身边模范典型,培育“甘肃好人”榜样,成立李兴明、杜青山等“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7个,组建好人事迹宣讲团,大力弘扬榜样、学习榜样,持续发挥好人工作室思想引领和文明实践功效。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治理高价彩礼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印发《白银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形式,将移风易俗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项活动中,组建由乡镇干部、村“两委”、党员代表、志愿者为主力的移风易俗宣传队伍,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功能,使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全面助推乡风“大文明”。

  丰富文明实践 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大力推进特色阵地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8个,盘活整合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舞台、大喇叭及城市街区、商场、公园等公共资源,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所、站、基地四级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百姓宣讲员、文艺爱好者等志愿者群体,通过“线下宣讲+网上宣讲”“身边讲台+网上课堂”“文明大讲堂+网上展览”的方式,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卫生健康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弄明白,不断增进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坚持从精准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便利化方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六单”(群众“点单”、村社“报单”、镇街“领单”、县级文明实践中心“派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小(规模小)、频(频率高)、高(效率高)、快(节奏快)、省(投入省)的进村社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N”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精心培育出“情暖铜城”“衣旧情深·温暖山区”等一大批文明志愿服务品牌。

  创建城市文明 刷新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思想,畅通“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构建“党政齐抓、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创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工作机制,织牢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创城网络,从背街小巷、行业单位、市民素养抓起,靶向治理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

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统筹加快公园广场、公共停车场建设。持续规范外摆经营秩序,大力解决居民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秩序不规范等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城市文明创建,组织志愿者开展“三清一维护”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和城市文明创建问卷调查,充分发挥市民城市主人翁作用,让市民把“要我创建”变成了“我要创建”。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武 通讯员  罗玉清)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