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创新实施“百千万全”工程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罗艳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
暑气未尽,秋意徐来,行走在陇南大地,焕然一新的居民小区、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洋溢着笑脸的村民,都在述说着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故事。
陇南曾经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典型代表之一。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挖掘“山清水秀空气好”优势,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和美、全域同创的“百千万全”工程,创新探索出一条建设和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的陇南路径。
乡村蝶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陇南,镇镇有亮点,村村有特色,季季有风景……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赋能——坚持产业提质,夯实发展基础
八月的礼县,万亩苹果园里随处可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从“一颗苹果”到一个产业,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串起的是礼县产业融合的价值链。
不仅礼县,近年来,全市大力建设中药材、花椒、油橄榄、核桃、茶叶、苹果6条全产业链,培育形成药椒油核畜果菜菌蜂茶为主的“5+5+N”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构建长短结合、大小互补、种养相融的农业特色产业矩阵。2023年,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26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以设施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畜牧养殖“11421”增量行动,规模化养殖成为提升农业增加值最有效、最快捷的举措。2023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0.54亿元,增幅8.34%,其中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增长15.5%、6.9%、8.9%、6.1%。
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通过东西部协作和“鲁企甘肃行”等活动招商引资创建农业园区,每个县区每年至少引进5户左右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培育2户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特别是宕昌县、武都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武都区花椒、宕昌县中药材、西和县中药材(马铃薯)、成县核桃、礼县苹果、康县茶叶(食用菌)6个产业园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1%。
此外,我市积极打造了一批市场认可、消费者满意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48个,9个区域公用品牌和99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入选数量全省排名第一。“武都橄榄油”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10强称号,“成县核桃”地理标志获欧盟商标注册。
塑形——坚持民生导向,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康县长坝镇山根村,村落风光优美、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别致、设施健全完善、村民和睦安宁……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果如何,村民们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环境翻天覆地,泥巴路没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在村里住着也舒适。”在山根村大庄社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胡连红站在自家院子里,向记者细数着变化。
和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新理念,要围绕“和美”展开。“和”怎么达成?“美”怎么实现?和美乡村怎么建?
硬化道路、整治河道、处理垃圾、修建广场……近年来,我市聚焦“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好、乡风和、集体强”目标,分区(川坝河谷区、浅山丘陵区、高山林缘区)分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开展“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创建工程,从2023年起每年创建省市县级和美乡村150个以上、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000个、评选和美家庭10000户,整区域、整片区、整乡镇、整县区全域推进。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大革命”。持续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整治,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有效提升。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2023年完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499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8座、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47公里、农村供水项目16项325处、新建改造农配网线路1035公里。
推进公共服务延伸。2023年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村级幸福互助院40个,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05所,3160个建制村实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进一步提高。
……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发出了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信号,让陇南坚定不移向“美”迈进,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资金投入方面,我市探索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市级财政每年筹措1500万元专项资金累加支持和美乡村创建,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将于近期颁布《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从规划建设、环境美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和美乡村建设设定制度和措施。
同时,我市成功举办了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第三届鲁企走进甘肃投资洽谈会、全国消费帮扶工作现场会、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议等重大活动。
铸魂——坚持基层治理,提高治理效能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抓好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因地制宜创新治理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村民幸福更有质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清、思路明,行动就有了指向。
——擦亮乡村治理品牌。持续开展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树品牌”行动,创建整县提升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69个,规范运行示范村621个、示范社区33个。2023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7万余件、办理7.77万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1万余件。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全面修订村规民约。持续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行动,建成全省首个开放式婚姻登记场,成功举办全省婚俗改革宣传现场会暨陇南市武都区首届集体婚礼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幼等新风尚。成县店村镇“做好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必答题”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累计投入资金3385.97万元,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315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9.7%,开展积分兑换活动5.91万场次,受益家庭40.2万户147.65万人。
随着基层治理动力、能力和活力的不断增强,平安陇南成色更足。
漫步街道,新风扑面。我市按照村庄规模、发展水平、短板弱项、未来走向等因素,制定和美乡村创建“395666”导则,确定“乡村规划三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九改”“农村人居环境五化”“公共服务提升六优”“乡村经济发展六强”“基层乡村治理六好”等指标体系,差异化指导建设和美乡村。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通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施“百千万全”工程取得的成效:2023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16亿元,增长6.2%,为历年最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4元,增长8.4%,高于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005元,增长15.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考核、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成绩均排名全省第一,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在陇南市召开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议。
如今,放眼陇南,一幅幅靓丽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加速绘就,一个个特色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发展,一抹抹幸福的笑意发自肺腑地洋溢在广大农民群众脸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放眼未来,我市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陇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千万工程”实践成果在陇南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