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水:水土保持逐绿行 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8-30 09:16:01

原标题:天水:水土保持逐绿行 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中国甘肃网8月30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吕天军 胡玉虎)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水土保持部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筑牢生态保护绿色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提升。

距离武山县县城仅3公里的龙台镇庙峪沟高标准小流域项目是武山县重点水土保持项目,经过5个月的建设,目前施工已接近尾声,工人们正在对鱼鳞坝进行清洁,护栏安装仅剩最后100米,项目整体预计9月中旬完工。作为老君山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该项目的建设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实现生态、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们坚持治沟先治坡的思路,构筑起了沟道两岸护栏生态屏障,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河道疏浚使水路畅通,区域行洪能力大大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景观绿化和休闲设施逐步完善,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武山县龙台镇庙峪沟高标准小流域项目负责人魏向喜说。

淤地坝建设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位于武山县嘴头乡的尹家沟骨干坝,自2010年建成以来,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淤地坝的建设不仅保住了水土,还使区域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淤地坝蓄水为果园提供了稳定可靠、可持续灌溉的水源,带动该区域发展了苹果、花椒、樱桃等产业500余亩。”武山县水土保持站工程师郭涛说。

逐绿而行,因绿而兴。清水县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小流域治理思路,全面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有力促进了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地处清水县贾川乡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上湾梁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24平方公里,通过治理新增耕地4365亩。今年春季,贾川乡抢抓有利时机,种植了丹参、款冬花、板蓝根等中药材1200亩,真正让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计划种植冬小麦3000亩,冬油菜1000亩。计划建设‘兰天’系列良种繁育基地1处1500亩,明年丰收后可为9村增加村集体收入48万元,达到‘一地、两季、双收’的效果,取得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清水县贾川乡乡长董小龙说。  同样,在清水县温泉沟清洁小流域项目的施工现场,按照水利部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先后完成农田提升改造、坡面水系工程及农业生态体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3平方公里。“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以水土保持建设引领乡村产业开发,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建设新格局,使区域内6000多人受益,带动30户经营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清水县水土保持站站长田培峰说。

今年,清水县共实施水土保持项目8个,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1%。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的总原则,近年来,天水市高质量推进自然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构建起“山水田林路湖草”系统治理的水土保持新格局。

  “2024年,我市建设水土保持项目50个,争取到位资金2.18亿元。目前治理水土流失213平方公里,任务已完成85%,有效推动我市水土流失强度持续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6.92%。”天水市水土保持总站站长唐慧中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