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乡村·新聚焦】创建产业“园区化” 引领农业“现代化”——甘肃省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8-30 09:28:09

原标题:【乡村·新聚焦】创建产业“园区化” 引领农业“现代化”——我省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基地。本文图片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张掖市甘州区国家农业产业园区玉米种子精选加工车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夏秋之交,陇原田野多彩,庄稼正在成熟。从陇东高原的苹果到河西走廊的制种玉米,从中部地区的高原蔬菜到陇南的中药材,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要素活力迸发,以点带面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嵌入产业链上的农民喜上眉梢准备秋收。

省农业农村厅把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平台载体,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初步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聚集度高、科技支撑有力、生产方式绿色、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农民就业增收的“动力源”。

截至目前,全省共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累计争取资金9.8亿元,已下达资金7.1亿元;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累计下达奖补资金3.11亿元。榆中县、兰州新区、玉门市、古浪县、东乡县、陇西县、岷县、麦积区、静宁县、武都区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产业立园 做足“土特产”

发展产业,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我省聚焦“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做足地方“土特产”文章,深挖“特色多样”“绿色有机”特质,培园区、创品牌,产业布局进一步向适生适养地区聚集,全省现代产业园区实现了六大优势产业全覆盖。

眼下正是高原夏菜销售旺季,走进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片高原夏菜基地绿意盎然,一座座保鲜冷藏库鳞次栉比,蔬菜生产销售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麻利地掐叶、整理、包装蔬菜,经销商将一辆辆用冷藏设备装载蔬菜的大货车,运往全国市场。

“如今是工厂化育苗,苗子壮、蔬菜长势好,极大缩短传统种植蔬菜的周期。国家还给蔬菜种植机械和建设冷藏保鲜库补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储藏能力,我们每年都引进新品种,成功培育‘兰榆康源’的‘甘味’企业商标,生产的花椰菜、甘蓝、西蓝花、百合等畅销北上广等城市。”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应勇介绍。

据悉,榆中县打造高原夏菜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培育育苗企业14个、工厂化蔬菜育苗达3亿株,建成多业态复合发展产业园8个,冷库总容14.61万吨。去年园区实现总产值93.69亿元,其中蔬菜主导产业产值77.69亿元,占总产值的8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万元。

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做大特色规模,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汇要素,形成连乡成片、集群成链、抱团发展产业格局。临洮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物流中心和川河蔬菜产业带建设沿洮百里蔬菜长廊,建成各类蔬菜和百合基地28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2万多农户组成产业联合体,带动全县种植蔬菜30.12万亩、产量109万吨,成为兰州南部“菜篮子”和绿色农产品主供区。

科技赋能,产业园技术集成、机械装备、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升。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等3所高校建立教学基地,聘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卫德鲁团队建立苹果田间大学,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34人,培养各类人才1000多人,开展防霜冻等5项试验,取得9项专利,安装防霜设备4100多台套,研发苹果粉、多酚、脆片、果汁等4大系列21个品种,建成苹果种植智慧平台,推广“数字智慧果园”,配套“慧种田”APP,实现远程监测、精准操控,智慧平台成为全国优秀案例。

融合发展 延链补链强链

来到定西市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马铃薯加工企业布局有序。在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原料保鲜库里马铃薯堆积如小山。清洗车间里工人们拧开水闸,冲刷着马铃薯表皮的泥土。经过全自动、全旋流、密闭式等多个生产加工线,马铃薯淀粉、全粉、蛋白粉、变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脱颖而出”。

目前,该产业园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64家,建成各类生产线60条,开发淀粉、宽粉、粉丝、蛋白粉、全粉、饼干、面点等10多种产品,去年加工产品19.5万吨,其中开发酸辣土豆鲜粉、酸辣肥汁粉等产品11种,“定西宽粉”去年产量3万吨、产值5亿元。

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合理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板块,统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要素,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产业间横向拓展,形成标准化种养、精深加工、仓储流通、技术研推、品牌营销于一体,产业链条完整、多种业态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提升花牛苹果全产业链,形成了苹果种苗繁育、种植、贮藏和苹果脆片、苹果白兰地、苹果细胞水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挥“文化旅游+”带动作用,提升麦积红崖“景区依托型”、甘泉甘江“美食体验型”、马跑泉东山“城郊休闲型”等重点镇村产业发展后劲,连片带动特色餐饮、精品民宿、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实现了农业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增值。

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色亮点。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奶牛-粪便-有机肥(沼肥)-饲草(粮食)-奶牛”种养循环模式,建成22个沼气站、7个粪污处理中心、11个有机肥加工企业、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粪污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2%、100%。同时打造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等于一体的“1+6+N”奶产业集群,产业园去年总产值达72亿元,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1%,奶业已成为全区发展最快、链条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促农增收 建立联结机制

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受益是关键。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促农增收,通过订单农业、产业联合、合作经营、量化折股等方式,构建“生产基地+零散农户+经营主体+加工销售”为主线的利益联合体,不断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确保农户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调动了农民建园积极性。

“现在有国家的奖补资金,省里专家选育的好羊羔,县乡村技术员又教科学养羊,我们不再是过去粗放养羊了。现在只管养好、不愁卖,有公司订单收购哩!”东乡族自治县柳树乡八洋沟村村民马永录尝到养羊甜头,目前年存栏羊142只、出栏120只,纯收入2.5万元。

联农带农,引领致富。东乡县自2022年国家审批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坚持把羊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出台20多项奖补政策,投资18.76亿元实施6大工程、26个重点项目,尤其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达板产业园区定位为集牛羊交易、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马铃薯、藜麦、金银花等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精准布局牛羊肉等食品加工产业链,国家产业园内15个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的10003元提高到2023年的11240元。

利益联结,联企带农。张掖市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玉米制种主导产业,培育制种企业50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联结带动农户6.8万户;培育4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以合资合作、承包托管、订单销售、农资供应、劳务服务、资源资产租赁等多种利益联结关系,订单种植71.3万亩,社会化服务小农户7.68万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统筹联动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规划布局、机制创新、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等牵头推动作用,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发力,在政策、项目、资金、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入园主体建园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运管良好的新局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