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武山结对关爱倾情为民办实事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9-02 11:20:06

原标题:武山结对关爱倾情为民办实事

中国甘肃网9月2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国元 吕天军)用行动结真情,以帮扶筑爱心。今年以来,武山县按照“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要求部署,聚焦“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坚持精神关爱与物质帮扶双管齐下,强化走访慰问,聚焦政策落实,推动全县形成了以心暖心、与爱同行的生动局面。

“张大哥,你最近恢复得怎么样,腿疼的情况缓解些了吗?”“好些了,谢谢你王老师!”……  对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武山县教育局干部王春生和他的结对关爱对象——城关镇南关社区居民张录荣。8月28日上午,王春生拿了些营养品,再次来探望他的“穷亲戚”张录荣。

今年52岁的张录荣多年前从房顶不小心摔下导致神经受损,造成了肢体二级残疾,行动非常不便。另外,由于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儿子上大学花费不小,再加上自己治疗的花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春生积极和社区、村镇联系,争取落实了相关帮扶政策。同时,向县残联争取到了一台电动轮椅,极大地方便了张录荣的日常生活。此外,王春生还经常通过电话、走访等多种方式表示关心和慰问,给予张录荣关怀和鼓励。

据王春生介绍,他第一次见到张录荣的时候,对方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他就多次到家里进行交心谈话、开导,在物质上能帮助就尽量帮助,在精神上能支持的尽量支持。慢慢地,张录荣从低沉中走了出来,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以前我是真的想不通,很长时间情绪非常低落,后面王老师和社区干部都经常来看我,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现在我心里的负担也放下了,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张录荣对记者说。

通过王春生等结对干部这种“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关爱服务,协调落实各种帮扶救助政策,让张录荣等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在四门镇大蒿村大蒿组,村民孙岁环丈夫刘夫得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女儿还在上大学,只有她一个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为此,结对干部天水市司法局二级主任科员杨彦明和村镇干部多次上门了解情况,想办法、找出路,为孙岁环协调落实低保等政策措施,帮助他们逐步走出困境。孙岁环一家在大家的鼓励下,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村上的干部、帮扶干部过几天就来看望我们,帮着把家里打扫一下,把院子收拾一下,了解我家最近的情况,他们都特别好,为我们提供了好多帮助,我非常感动。”孙岁环满含感激之情。

通过走访了解,杨彦明及大家鼓励孙岁环和丈夫利用周边林草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以补贴家用。同时,鼓励他们进一步利用四门镇独特的香醋品牌优势,发展食醋酿造加工,逐步实现致富增收。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和村镇干部坚持经常性走访入户,倾听大家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因为只有多走动、多用心交流,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知道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哪些困难。只有这样,我们在帮扶和结对关爱工作中,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杨彥明告诉记者。

王春生、杨彦明等结对干部通过真心沟通、真情交流,切实去了解群众的诉求,积极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真正做到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结对关爱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今年以来,武山县在结对关爱中,始终坚持“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纾困解难”有机结合,常态化与结对关爱对象交朋友、结“亲戚”。全县共组织省、市、县、乡四级143家单位的5272名结对干部,与5480名关爱对象精准结对,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组织结对干部在重点节日,通过以发微信、打电话“多问一句”,以走访探视“多看一次”,以送爱心“多干一些”“三多”方式,把物资帮扶、政策帮扶和精神关爱紧密结合,用真心换真情,做好结对对象的“爱心家人”,帮助关爱对象提高生活质量,重振精神面貌,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放大结对关爱行动成效。截至目前,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4万人次,走访探视1.6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00余件,帮办实事2200余件,资助物资43.86万元。

  “下一步,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结对关爱工作要求,厚植为民情怀,聚焦解决关爱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强化细化关爱帮扶措施,构建结对关爱常态化帮扶机制,全力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武山县民政事务中心副主任郭川瑞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