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爱心甘肃·爱心故事】重新就业让他们重“燃”生活希望

来源/ 甘肃残联 作者/ 时间/2024-09-06 09:34:03

“您好女士,请告诉我您的快递单号,我来帮您核对!”“女士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8月22日,张掖市甘州区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80多名互联网客服热情地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应答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这些人群中,有的手臂严重变形,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正努力地让自己的发音标准、清晰……

他们是一群残疾人客服,一个通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和途径,为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就业岗位的多元辅助型公益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适合的就业岗位。

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人生“折翼” 开辟新路

1997年,25岁的刘韦评经营着一家制衣厂,彼时的他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命运却给了他沉痛一击,刘韦评不幸遭遇意外,造成高位截瘫。

“那几年,一度消沉绝望,接受不了自己是残疾人这件事,更不愿坐上轮椅出门。新买的轮椅扔在阳台上,扶手上的皮子都晒裂了也不愿碰它。”刘韦评说。

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刘韦评用了六七年时间慢慢接纳了轮椅,并积极开展肢体机能康复训练。对他来说,坐上轮椅走出家门的过程,也是他逐渐接纳自己新身份的过程。

“不甘心!人生有多少个六七年呢,能坐着就不要躺着,能站着就不要坐着。残疾人同样可以拥有精彩人生。”刘韦评说,一次次心理辅导、康复训练,我都用尽全力。

在辅导中,刘韦评认识了和他有着相同经历与遭遇的他们——

二十多岁的唐小鹏因先天性疾病从小与轮椅为伴,多年来只能依靠父母照顾和政府补贴度日;

2013年的一场车祸,让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刘万强从一个“壮劳力”变为“轮椅人”,家里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身上,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十二年前,张振华高考结束第三天,不幸遭遇车祸,瘫痪在床……

同病者,心连心。坐上轮椅,才知道还有很多“同路人”,刘韦评的内心有了更多想法。2014年,刘韦评自学考取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沙盘师资格证。2015年初,他注册创办了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专门用所学知识帮助更多残障朋友重建心理健康、重塑生活信心。也是那年,在张掖市残联的支持下,刘韦评注册成立了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吸纳28位“轮椅兄弟”,开始重新感受活着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2017年5月,刘韦评参加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的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师资培训班,接触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收获了就业项目。2017年11月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在张掖落地,引入爱心企业——圆通速递作为业务合作方,提供就业岗位。随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送来电脑、服务器、头戴式话机等硬件设施,圆通速递派专人提供培训,刘韦评将自己家腾出来给大家免费办公……各方支持下,这个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开始了试运营。

2018年8月,在张掖市政府和张掖市残联的支持下,以优惠条件为基地提供了宽敞的工作场地,协调养老机构解决了大家的食宿问题,就业基地搬进了“新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正式落成。最初的“轮椅军团”也由20多人增加至40多人。

走出低谷 登上乐业“山”

走进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整个大厅是由小网格组成的办公区域,分为话务客服工作区和在线客服工作区,一边是头戴耳麦语音不停、坐在轮椅上操作键盘的工作人员,一边是双眼紧盯电脑屏幕、手指不停打字的听说障碍残疾工作人员,他们正在紧张地工作中。

“以圆通在线客服、话务客服等互联网业务为主的助残就业平台,现在共有80多名残疾人工作人员。”刘韦评说。

今年21岁的二级残疾小伙子徐金玉,平时就爱玩手机、电脑,无意中得知此平台,便自己找上门来了。“特别感谢刘老师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在基地工作1年多了,主要从事圆通在线客服工作,月工资最高的时候达到3900元,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他说。

刘婷是一位漂亮的听障姑娘,文静又有耐心。同样从事圆通在线客服工作,虽然听不到声音,说不出心中的话,但她通过键盘把自己的客服工作做得很好,已经成为工作骨干,月工资也有3000多。刘韦评通过手语和她交流,得知是夸赞她,她便竖起大拇指回馈。

搭建起残疾人就业通道,仅仅是基地的项目之一。基地还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造残健融合就业新形态,在刘韦评的带领下,一部分残疾人在这里不仅仅实现了“乐业”,还实现了“安居”。

夕阳西下,阳光照进就业基地并不宽敞的休闲区域里,康复训练的人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练习站立和走步的把杆旁、针对脊椎损伤的训练器械上、午休床、按摩椅……各种各样的康复设备一应俱全,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我们对集中就业的36名重度困难残疾人进行托养照料,建成以住养居室、心理咨询室、网络客服就业区、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餐厅为主的‘六室一厅’,让其‘无障碍’就餐、休息,并为重度残疾人士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改善重度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自始至终张罗就业基地“大家庭”衣食住行的刘韦评感慨地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红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