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躬耕教育沃土 守得满园芬芳 ——甘肃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9-10 09:26:05

原标题:躬耕教育沃土 守得满园芬芳 ——我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在甘肃,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弘扬“卓苦为刃、筑教为先”理念,教师队伍配置日趋合理、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地位待遇明显改善。一批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活跃在三尺讲台。

今年费忠格草通过了考核,成为合作市一名特岗教师。与此同时,在庆阳市第五中学教书多年、44岁的邵永成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继续站在讲台上。

而今年刚退休的陶永鹏又被聘为“银龄”教师重新回到讲台,这一次他不再教学生,而是教起了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的青年教师们。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甘肃,“老中青”教师们热心从教、精心从教、终身从教,一心一意诠释三尺讲台的意义。

正师风立师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

一个学期,三封手写信。一笔一画,连通了家园共育的“最后一公里”。

每个学期,兰州市七里河区幼儿园万达分园的家长们都会在开学、期中、期末收到三封信——写满老师们的工作情况、孩子们的在园表现,还有一些值得参考的家园共育故事。

这些手写信出自幼儿园的老师。“写信,写出了我们对每个幼儿的重视、对每位家长的尊重,也写出了我们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法子,更写出了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更深理解。”该园执行园长钟雪婧说。

近几年,在甘肃,从省市到乡镇,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地各校都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甘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人才项目申报等的首要条件,先后制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制度文件。

同时,出台《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方案》,实施新时代理想信念筑基行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新时代以文化人弘道行动等六大行动,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体系。

全省教师队伍呈现出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新风貌,典型频现——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姚拓带领团队长年扎根高寒、干旱地区,全力构建“西北主要栽培作物促生菌资源库”,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鲁毛才让坚持推进全纳教育,确保每一名特殊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教育,用无差别的爱点亮孩子心灯;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教师安文军坚守牧区,见证乡村教育变化,推动乡村教育创新,他说教好“山里娃”才算真本事;

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历史教师杨文仁站在讲台31年,琢磨“如何让思政与历史更好融合”这个问题31年,总算蹚出一条历史课堂生活化、生活情景历史化的路子;

……

越来越多的甘肃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带动身边的人,得出“何为教”“何为师”的高分答案。

留得住教得好

5年时间,庄浪县卧龙镇中心小学的树长高了几寸、花开过了几茬,学校的特岗教师金玲也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娃娃”变成一名县级优秀教师。

学校采用的专业培训、师徒结对等方式,让一批又一批年轻老师向下深深“扎根”、向上尽情“生长”。

在平凉,现在一共有3428名特岗教师,其中服务期满转正的有2278人、服务期内的有1150人。他们都和金玲一样,留下了,教得好。

这些年,甘肃拓宽教师队伍人员补充通道,统筹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省政府为民实事等教师补充项目,每年补充乡村教师5000余人,缓解了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不仅是金玲们,一些城镇名教师、退休老教师,也纷纷涌向乡村教育一线。

“我们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选派约1000名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面向全国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师、教研员到乡村学校开展讲学服务。”甘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他们的到来,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理念。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向前迈进一步。

他们到来之后,还有许多优秀青年学子期待着、准备着,在乡村教育一线扛大梁。

毕业去哪儿?西北师范大学201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高旭说:“去东乡!甘肃的土地生养了我,西北师大的精神培育了我。扎根西北是我无悔的选择和应有的担当。”

近年来,甘肃贯彻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师范院校加强高水平教育类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体系,厚植教师培养的沃土。

此外,甘肃以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为重点,推动“本—硕—博”人才衔接培养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加快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每年高考,为鼓励、引导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我们做好宣讲解读,实施好省级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计划、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项目。这能够从源头上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统计,甘肃每年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约1200名。仅2023年,甘肃招收近600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施定向培养。

重培养强素质

好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站过小学讲台,也进过大学课堂,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张艳平有些心得:“不仅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更要能带动其他教师‘升级’。”

依托国家名师工作室、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张艳平名师工作室等,张艳平构建了西部首个大学、政府、名师工作室、二级工作室协同共育的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新体系。

执教27年,张艳平一直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初衷。她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现代研究新成果融进了教育实践,不懈探索师范教育的规律,希望自己能摸索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更优模式。

2023年,针对小学“新课标”内容,张艳平名师工作室迅速为甘肃各地培训了60名语文教师;受训后不到一年,这些教师返岗做二级培训108场,直接受益教师达13718人。

陇原教育沃土上,多是花开千树。

如今,西北师范大学构建了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为一体、适应西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师教育模式,并分步落实教师教育改革推进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

由西北师范大学牵头设立的甘肃省教师发展中心(甘肃教师教育学院)精准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每年平均为甘肃培训教师4万余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比达80%。

着眼全省,甘肃不断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开展了“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了“新时代陇原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信息化引领导师建设工程”等,连续两年评选认定380名“四名”建设工程培养对象,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可喜的是,甘肃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通过培训、科研快速成长。

“老师也有当学生的机会。”杨钊是天水师范学院首批选派到天津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天津师范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我不仅参与课题研究、教育实践成果转化,同时还通过观摩专家授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仅与高校合作,天水师范学院还与天水、陇南、定西、平凉、庆阳等五市教育局,以及相关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协同育人协议32份,建成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261个,培养学生1057名,大部分毕业生成长为陇东南地区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

  “时代越是向前,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甘肃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由规模扩大向质量全面提升转变,大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甘肃实践的崭新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