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村支书孙烈荣:兰州马家山美丽乡村领头人

来源/ 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4-09-12 09:06:03

原标题:兰州正青春 村支书孙烈荣:马家山美丽乡村领头人

孙烈荣(右)在林果种植户果园了解今年的生产情况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舍小家亲情,得大家真情,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孙烈荣选择投身乡村振兴,扎根基层,带领西固区金沟乡马家山村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挥洒热血和汗水。

金沟乡马家山村地处西固区东南部二阴山区,是兰州市西固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要种植百合、苹果、白凤桃、高原夏菜等农作物,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1 知情解忧,做服务基层的“新村民”

2020年10月,经西固区委组织部选派,在区纪委工作的孙烈荣到金沟乡担任马家山村党支部书记。以前马家山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思想观念陈旧,人心涣散,村里也没有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蔬菜养家,没有稳定收入,缺少青壮劳动力和资金、技术,使得该村整体发展缓慢。

很多村民认为,这个1988年出生的村干部怎么能带领村民致富?但孙烈荣憋着一股劲儿。为尽快摸清村情、了解民需,从报到的第一天起,他找到村委会原党支部书记刘菊红当向导,挨家挨户拉家常,倾听百姓心声。同时,他建立“马家山村民交流微信群”,并给每家每户留他的联系电话,从此,微信群及他的手机上每天都活跃着家家户户的“烦心事”,邻里小矛盾、政策咨询、农活帮忙等他都耐心回复并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孙烈荣悄悄地从田间地头走到群众心头,与村民建立深厚感情,在和村民席地而坐的过程中,他全面摸准村“两委”班子配备、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环境卫生等情况。在同事和群众眼中,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常揣着笔记本,不是在哪个村民家里,就是在田间地头,大家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看着孙烈荣熟悉的身影,听着他朴实的话语,看着他灿烂的笑容,短时间内,许多村民认识并记住了这位来自城里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会同帮扶单位、乡政府包村干部、村“两委”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共同制定《马家山村乡村振兴计划》,理清村上发展思路,制定乡村振兴计划和实施方案,围绕五大振兴对马家山村进行长期规划,共同策划形成“山清、水秀、果香、业旺”的农文旅新蓝图。

不仅如此,孙烈荣依据规划,狠抓工作推进,积极主动上报项目并协调落实。2020年至今,共协调帮扶单位投入800多万元实施马家山百合产业道路、林果产业道路、村委会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将新建的4个大棚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动村民改造下大金沟社、鸭儿洼等社300亩农田;在下大金沟社建成村民休闲文化健身广场1个,在郝家山社建成红石榴主题小游园1个。马家山村被列为实施“金关画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村,并实施一系列产业和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2 真抓实干,做乡村振兴的“服务员”

盛夏,走进马家山田园综合体,苹果种植户郝国斌说,自孙烈荣来到马家山村后,组织村“两委”,实施300亩农田改造。“以前我们这一片种的是小麦洋芋,近些年,我们村卖苹果比较赚钱,我也想种苹果,但是不懂技术,孙书记知道后,组织我们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郝国斌说。

要找孙书记,村民们都会告诉你,他准在苹果地里,迈步闷热高温的苹果地,一眼就能看到满头大汗、一手泥土的孙烈荣,浓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憨厚一笑没有过多话语。

马家山村鸭儿洼百合加工基地,现进驻百合加工企业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产品远销全国及欧美市场。2023年,金德百合入选东方甄选“如意甘肃”直播间。野菜加工企业六乙生汇获评“中国好技术”称号等。年加工百合3000吨,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个,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既丰富了农民“菜篮子”,又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小孙书记驻村以来,就把自己当成一名‘村里人’,把村里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工作当‘家业’。小孙到我们村以来,一直把心思放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上,是个干实事的好书记,大家都非常敬佩他,也深受群众喜欢……”村民王德忠说。

  3 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

孙烈荣入村近四年来,足迹踏遍马家山村的角角落落,在入户走访时感受到,只有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才能找准工作方向,才能和群众建立真感情,提升满意度。“只要你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心向着你!”他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开民宿、办农家乐、卖农副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做起生意。孙烈荣说,他刚来马家山村时只有1家农家乐,如今已发展到12家,这里休闲旅游项目日益丰富,也吸引部分青年回乡发展。村民既可以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外出务工,也可以通过经营民宿和农家乐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村民赚上“生态钱”,吃上“旅游饭”。

为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他干在前冲在前,与村民一起清理门前柴草堆、生活垃圾、路两侧坑渠、沿线白色垃圾,极大改善村容村貌。以前路两侧私搭乱建、侵街占巷、残膜满地等现象不见了,村庄及道路做到“一眼净”。就这样,最初白净的小孙书记变成黑黝黝的金沟小伙。但是,他并不在乎也不满足,他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在绿化美化村庄上下足功夫,2000余棵丁香、松树等栽种在马家山村各社道路两旁,并完成400多亩生态修复项目,如今从乡风文明到美丽宜居的和谐幸福画卷在马家山村徐徐展开。

回望在马家山村近四年的乡村时光,他感慨:自初抵此地,就与该村结下情缘。从刚驻村的各种陌生,到现在说起马家山村如数家珍;从村道夜晚的昏暗灯光,到现在的灯火通明;从冷冷清清的村社,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马家山村发生着巨大变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