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平凉灵台:高素质农民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来源/ 平凉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9-13 10:18:03

原标题:灵台:高素质农民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中国甘肃网9月13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齐荣)金秋九月的灵台大地,乡村振兴战鼓正酣。走进位于独店镇的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堆满了刚采收回来的玉米棒,随着脱粒机的“大口吞吐”,一颗颗金黄的玉米粒如泉涌般倾泻而出,为这片丰收的土地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院内,回荡着脱粒机轰隆隆的“欢歌”;院外,一台台现代化农机来回穿梭。看着这片繁忙景象,合作社理事长朱小锋,满脸笑容。看着一台刚完成作业的玉米收割机缓缓驶入远处的农机库,他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片土地的丰收,更是合作社成员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每一颗粮食的落地,都见证着他们向着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坚实步伐。

“以前,我们种地靠天吃饭,手工劳作,效率低下。”朱小锋笑着讲述起自己的转变,“瞄准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示范合作社的目标,2017年我成立了合作社,从一个人起步,到逐渐吸纳附近村民入社,现有社员56人,机手27人,各类农机具90余台。我们学会了新技能,用上了高科技设备,具备了粮食生产、耕种、防病、收割、产后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这效率,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朱小锋感到振奋的是,现在他们不仅仅是农民,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朱小锋的转型发展是众多高素质农民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变革的浪潮中,灵台县农广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培养新时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农广校不仅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更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灵台县农广校校长章彦一语道破了乡村振兴的核心。近年来,灵台县农广校始终围绕人才振兴这一主线,根据农时季节和产业特点,立足县域实际,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定期深入田间地头,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授群众最需要的技术,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授课内容涵盖智能农机操作、绿色种植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力求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章彦还总结出了通过不同阶段培训,将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技能和理论水平的“123451”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得到了省、市农广校的肯定和推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县农广校的精心培育下,一支由3595名高素质农民、3876名乡土人才组成的灵台乡村振兴“生力军”已经崛起。从特色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从乡村旅游到农村电商……他们不仅精通农业生产技术,更具备市场敏锐度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拓宽着乡村发展的路径。

章彦介绍,培育高素质农民,不仅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些年,县里加快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步伐,扶持他们带头创业,对取得培育结业证的高素质农民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择优录取为免学费中专学员,截至目前,评定农民技术职称540人,培养中专学员102人。扶持创建农业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155家,建办规模化养殖场6家。引领周边群众参与了北部塬区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带、五万亩苹果园、万头肉牛养殖和万亩高原夏菜种养工作,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有4人先后获得省级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等荣誉称号。

  农机轰鸣,奏响了乡村振兴“新曲”。未来,随着越来越多懂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回归乡村,广袤田野“科技感”满满,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