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甘肃庆阳: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 厚植文明乡风“新沃土”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 时间/2024-09-13 18:42:07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着眼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以宣传引导为重点,多措并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引”

庆阳市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作为贯彻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新要求,着力在宣传引导上下实手、出实招,扎实推动“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十大行动,编发《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汇编》2期,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5次,组织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60余场次,举办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等活动12场次,创排编演《“小快板”礼赞“大文明”》《钱珍香嫁女》《相亲》《婆婆也是妈》等文艺作品20余个,开设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发布工作信息230余期……多措并举推动文明新风家家知晓、人人践行。

专家给领导讲,领导给党员干部讲,党员干部给群众讲,群众给群众讲……8月7日,庆阳市“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新风正气”示范宣讲在合水县开讲,拉开了全市“新思想 革陋习 树新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大宣传、大宣讲、大引导工作序幕。连日来,各县区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百姓宣讲团”“板凳宣讲团”“理论小分队”,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通过分层分级培训、正反案例对比,情景式呈现高额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的危害,分众化指导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事项不办,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参与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

主动作为,依法依规“治”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庆阳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农业农村、纪检、组织、宣传等行业部门横向联动,积极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下大力气推动移风易俗由政府引导变为群众自觉。

庆阳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市文明委会议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制定出台《庆阳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庆阳市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纵深推动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县(区)级层面,制定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意见、管理办法和限高标准,特别是镇原县探索出了“136”移风易俗机制,形成“党政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乡、村层面,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探索健全“一约一制、一榜一会、一堂一队”工作机制(婚嫁喜庆公约、抵制高额彩礼报备承诺制、道德红黑榜、新乡贤协会、道德讲堂、志愿劝导服务队),引导群众破除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推动新风良俗深入人心。

创新破题,多措并举“改”

不良乡风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大多数群众既是陈规陋习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近年来,庆阳市委宣传部多次联合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文明实践办等部门,深入基层听、看、查、访、议,多角度倾听群众真实呼声,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寻找破题之策。

近日,在全市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庆阳初步确定了强化党建引领、宣传引导先行、关键群体示范、重点问题突破等工作措施,以合水县为试点,在全市打造一批移风易俗样板村镇,坚持思想引导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加强对婚姻中介、婚庆机构的规范管理,打击婚托、低俗婚闹、拦路阻挡婚车强行索要财物、制止“黑媒人”哄抬彩礼等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由易及难、由小及大、以点带面逐项推动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改善直至革除。

典型示范,关键群体“带”

移风易俗突破口要在“关键少数”“重点人群”上下功夫。庆阳市积极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报备制度,紧盯村干部、婚姻介绍人、礼仪人员等重点人群,从严落实监管责任,积极营造文明乡风。积极组织开展“榜样带动·典型引领”选树行动,在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青年”等评选中增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全市各级选树“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等各类示范户2万余户,以“身边好人”工作室、“文明家庭”直通车等为载体,引导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在移风易俗、矛盾纠纷调解、为民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贡献力量,带头帮办实事,带头示范引领,助力乡村发展。积极发挥良好家风在带动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方面的作用,注重以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家风润陇原幸福千万家”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弘扬文明家风 推动移风易俗”我的家风故事分享、“传承好家风 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实践等活动,凝聚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家”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