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华亭:“农”墨重彩绘“丰”景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9-18 08:49:16

金秋九月,和风送爽,硕果累累,丰收的喜悦写在农民的脸上。在这五谷丰登的季节里,漫步华亭市河西镇,田畴沃野上,一望无际的谷物、蔬菜和药材交相辉映,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绿意浓浓、菜果飘香;一株株颗粒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演奏着丰收的“乐章”;一棵棵绿油油的玉米挺着粗壮“腰杆”换上了“金衣”……一幅粮仓满、菜果丰、百姓富的瑰丽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华亭市河西镇坚持把农业提质增效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河西大地的广袤田畴间,处处跳动着现代农业发展律动的“脉搏”。

走进华亭市河西镇百亩谷子试验示范基地,蓝天白云映衬下即将成熟的谷子汇聚成一片碧色谷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

为了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问题,华亭市河西镇积极探索中药材与谷子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培育百亩谷子试验示范基地,选用优质谷子新品种,采用全膜双垄沟穴播,对谷子关键生产技术进行研发。

“事实证明倒茬种植非常成功,试验田的谷子长势喜人,传统的谷子每亩产量在400斤左右,我们试验基地谷子预计亩产可达800斤,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品质上乘,收获后的谷草可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饲草。”正在地里查看谷子长势的种植大户马彩娟高兴说道。

田畴遍金黄,沃野披绿装。在华亭市河西镇千亩中药材种植地,现场务工的村民正忙着清除杂草,金灿灿的阳光铺洒在田间地头,阵阵药香扑鼻而来,一垄垄长势喜人的独活、大黄、党参、黄芪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土地流转出来种植药材,不仅每亩地每年能拿到400元的流转费,从育苗、移栽、除草、施肥、采挖都可以在基地务工,实实在在拿到双份收入!”村民李秀玲说道。据了解,该药材基地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务工180人次,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以上。

华亭市河西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气候阴凉,为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地群众药材种植基础非常好。近年来,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良好,老百姓尝到药材种植的甜头,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闯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家致富路。

目前,中药材千亩示范基地中的中药材已进入生长关键期,独活、黄芪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走进河西镇千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玉米秆上挂着一根根饱满的金黄果穗,“陪伴”在玉米旁的大豆豆荚像一串串金黄色的“铃铛”,玉米的“大手”紧牵大豆“小手”,高矮搭配、互为映衬,丰收的希望摇曳在田野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运用大豆和玉米之间的“身高差”解决了两者“争地”的问题,在保证玉米亩产约750公斤产量基础上,亩均可多收大豆约50公斤,多增收300元以上,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穿行在绿色田垄中的种植大户杨银龙介绍到。

连续种了两年大豆玉米套种的杨银龙,不光收获了种植经验,他也切切实实看到了套种带来的效益。

华亭市河西镇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优质、高效、适销的特色经济作物,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方法,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套种示范基地20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技术培训、带种带养等方式,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不仅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重要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种植新路径。

在华亭市河西镇粮食产地烘干中心,炫酷的色彩、干练的机头,一排排外形硬朗、气势威武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整齐排列,一片片麦子摊开来,粒粒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醇醇的麦香,这香味犹如刚出锅的馒头,久久不能散去。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金秋,漫山遍野的金黄便是对农民群众辛勤劳作的最好礼赞,田间地头一片收获的欢乐。

  通讯员 张小兵 俞亚萍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