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初秋时节,走进白龙江畔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乡村振兴热潮涌动。
党中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在推进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舟曲县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发展,促进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村富民。在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的精心指导下,舟曲县抓住津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良好契机,在天津市和平区的全力帮扶下,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1+6”产业发展布局(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和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羊肚菌、中藏药材、花椒六大产业),确立了“一特三高四小”产业发展定位,即坚持特色优势发展,坚持高品质、高端化、高效益,做到产业发展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全力推进三个养殖业,三个种植业,第一批75个基地、35个示范点、4个产业园、1条产业链建设任务落地,全力创建全国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县。
天津市和平区援建的舟曲县黑土猪产业园
聚合求新寻突破
“县里成立了工作专班,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来做技术指导,这使得农户发展名贵中草药材种植的信心更足了。”谈及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区域协作科科长翟宇斐如是说。
翟宇斐所说的工作专班,是舟曲县紧盯“1+6”产业发展布局成立的7个产业专班。另外,甘南州成立了州县两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帮扶单位组成的舟曲县抓党建促产业振兴领导小组,作为“1+6”产业振兴工作的组织机构。舟曲县建立抓党建促产业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力量,做好总体谋划、协调推动和工作落实。
舟曲县坚持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旗擎在产业链上,把人才聚在产业链上,把身份亮在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集体经济+人才”等产业振兴示范点,探索构建“1+6”特色产业“四位一体”包抓联系体系,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工作台账,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助推产业振兴。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和平区派出专职党务工作者左浩栋到杰迪村挂职副书记,把党务工作与产业建设一起抓,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乡村振兴千条线,组织犹如“一根针”。舟曲县紧盯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目标,引导乡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在全县确定了42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甜蜜党建”等5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田园城马·英雄故里”等5个党建引领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在产业发展带、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11个,为舟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红色动力。
黑土猪成香饽饽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环抱、松林密布、水源丰沛、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舟曲县1300多米的平均海拔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养殖舟曲黑土猪这一珍贵猪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肉质鲜美的黑土猪不仅成为舟曲的“香饽饽”,还成为了肉类销售平台上的“网红”,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流线养殖、零污排放……这是在峰迭镇沟门村舟曲县黑土猪选育扩繁基地,通过监控系统看到的“智能养猪”景象。
黑土猪产业是舟曲县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全县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舟曲黑土猪养殖历史悠久,群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如何使之更为标准化,成为舟曲县发展黑土猪产业的首要难题。经过两年的升级改造,在峰迭镇沟门村的舟曲县黑土猪选育扩繁基地,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流线养殖、零污排放,通过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养猪”景象,为“根正苗红”的舟曲黑土猪打上了智能化养殖标签。“我们现在的养殖模式是‘生态化+智能化’,生态化是吃无化肥蔬菜以粪养菜、以菜养猪,智能化是养殖自动化、操作机械化、温控防疫数字化、粪污处理现代化。”舟曲县黑土猪选育扩繁基地谈利锋说。
舟曲县黑土猪选育扩繁基地内的黑土猪
舟曲县黑土猪选育扩繁基地位于峰迭镇沟门村,是全县“1+6”产业发展集中投入、重点实施的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3038.13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765.73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034.27万元、涉藏专项资金238.13万元,总占地面积93亩,其中建设面积57亩,建有配怀室、分娩室、保育室、育肥室、参展厅、车辆洗消室、综合办公中心、职工宿舍、有机肥处理中心,以及水、电、绿化、硬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年养殖能繁母猪600头、育肥猪1000多头,出栏仔猪12000到15000头。基地自2022年建设以来,在中组部、中国农科院、天津市的帮扶支援和舟曲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推动下,于2023年9月份全面竣工,并引进第三方公司采取合作分红的方式开始运营。
天津援甘干部,舟曲县委常委、副县长齐珩聿介绍,目前舟曲县黑土猪产业园已投入使用,通过建立种猪培育基地,保护黑土猪的种质资源,防止其基因库的流失;通过制定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标准,保证黑土猪的品质和特色。通过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入栏120头繁殖母猪,今后每月按照批次进行上栏、培育。计划到2024年底达到出栏仔猪14000头,育肥猪1000头的目标。项目建成后,将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振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化建设、社会化组织、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精细化加工、高端化销售、全程化追溯、质量化增效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黑土猪产业不断壮大。”齐珩聿说。
生态蔬菜产销旺
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气味,只有满眼的绿意和清新的气息。走进舟曲县立节镇杰迪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一株株鲜嫩光洁的绿叶自由舒展,生菜、油菜无需土壤栽种,在水里就可以绿意盎然,整个大棚洋溢着勃勃生机。
舟曲县立节镇杰迪现代农业产业园
“无土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种植空间,避免土壤连作病害,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蔬菜的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生产。”立节镇副镇长杜军昌指着一棵嫩绿欲滴的生菜说。
“园区从以色列原版引进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各个温室大棚内部的气温、湿度和光照的实时数据。还可以远程查看空气和土壤的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等,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设备的运行,比如风口开启和关闭、遮阳的展开和合拢等。”天津援甘干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桂亮介绍说,“通过传感器可实时将室外气象站数据、室内环境数据传送到园区的中央控制室,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分析采集到的环境、气象数据并作出控制指令,保证温室内环境事宜作物生长。”
产业园内立体化种植的蔬菜
2021年以来,天津市和平区立足实际,在全县帮扶建设3个乡村振兴津甘共建示范村,立节镇杰迪村位列其中。立节镇抢抓中组部定点帮扶、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帮扶、中国农科院科技帮扶和省州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积极转变思路,以推进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依托全县“1+6”产业发展格局,由村“两委”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企业+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模式,投资2400多万元(其中天津市和平区帮扶资金1600万元)分3期建成集优质果蔬选育推广、科普研学、人才实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总面积107亩,建成单拱日光温室20座、日光玻璃温室1座。种植生菜、小白菜、圣女果、草莓等果菜,受益农户131户,不仅按下了集体经济发展“加速键”,还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
“这片土地原来是沙砾地,只能种植荞麦,群众收成多少只能靠天吃饭,更谈不上效益和产值。”杜军昌说,按照高效立体种植、新品展示推广、企业示范带动、产业人才培育和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布局,园区引进全国最先进大棚技术,采用基质、水培等种植技术,培育推广优质果蔬品种,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目前园区已成为县域内农业新品“发源地”,田秀才土专家的“摇篮”。
产业园内的专家人才工作室
产业园是国家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工作站、田间课堂基地。同时,是甘肃省法官学院实践、舟曲中等职业专业学校的教学实训基地,也是舟曲县抓党建促产业振兴人才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站。依托产业园的有利平台,围绕立足全镇、辐射全县、面向全州的目标,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以及山东华以、兰州正大公司等10位专家人才签订了服务协议,组建了一支“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人才队伍,为产业园的运行、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未来,和平区将继续加强与舟曲县的协作沟通,与舟曲县戮力同心、并肩作战,统筹推进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人才交流培训,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深化科技帮扶等措施,尽心竭力为舟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齐珩聿精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舟曲画卷。
(撰文、摄影、视频/吉宝刚 联合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