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位于天祝天堂寺镇的引大入秦工程渠首,让奔腾的大通河改变原有足迹,一部分水通过引大入秦灌渠流进秦王川,滋养着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灌溉着66万亩农田,提供了兰州、白银、天祝200万人的供水,被誉为当代都江堰。
为了涵养上游水源,让一河好水送兰州,武威天祝的林草管护者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守护好天祝丰富的林草资源,让森林涵养水源,成为取之不竭的“森林水库”。
9月23日,“绘就陇原生态新画卷 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主题采风活动走进天祝,深入林草保护一线采访,了解当地通过林草保护涵养水源的经验做法。
天祝被誉为“青藏之眼”,这里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山川壮美、林草丰茂、生物多样。特别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天然森林、草地更是自然宝库,涵养着祁连水源,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为了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林草管护员长年巡护在一线,做好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城自然保护站金沙资源管护站管护员李春莲的工作就是常态化巡逻,管护好山林。
李春莲说,管护就要持之以恒,特别是森林防火要时刻放心上,巡逻遇到游客他们都要劝说尽快离开,一个小小的烟头都是隐患。
用心守护只为绿水青山,“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李春莲所在的古城自然保护站林区植物分布属于温带荒漠草原带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垂直分布依次为高山灌丛草甸和山地森林草原。山地森林草原分布于海拔2050~3400米之间,主要分布有青海云杉林、桦树林、青扦林、祁连圆柏林、油松林、山杨林等。高山灌木、地被植物更是种类众多,是祁连山区的植物大观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涵养了优质水源,从青海省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大源的大通河流经天祝,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再次得到补给和滋养。
在古城自然保护站区域内的引大入秦渠首,大通河水从这里流向秦王川,源头干净,水源更好。
石门水库是天祝县城居民、工业园区、周边乡镇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好这片水源,对天祝人民来说意义重大。
走进石门水库,岸坡上堆砌着密集绿色格子,上面长满野草,由于看上去像蜂巢,所以又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蜂巢格室。
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蜂巢格室的堆砌,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带来绿色护坡保护了石门一池碧水。
蜂巢格室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水保土,别看岸坡外只有一个巢格,其实里面还有两个巢格填充了沙石,这样不仅具备稳定性还能保水锁水,外面的蜂巢格室填土后就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相对原来水泥护坡,蜂巢护坡则与自然融为一体。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副站长张小燕表示,近年来,天祝对石门水库周边岸坡、道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区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的同时,也提升了石门水库周边生态环境。
天祝松山镇,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试验田里,天祝县林草局的科技人员同样在创新生态修复之路。当地通过土壤改良,人工种植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等适合天祝草原生长的草种,促进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目前试验田的牧草长势良好,为天祝大规模修复草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参考。
天祝县草地总面积473.19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8.1%,既是扼守西部风沙南侵的生态屏障,又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同时也是“两屏三带”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组成部分。
2022至2024年,武威市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列入“双重”项目组织实施,总投资1.08亿元,通过草种补播、施肥改良、毒害草防治、鼠害防控等综合措施,在天祝松山、华藏寺、祁连、旦马等8个乡镇累计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20万亩,林草涵养水源屏障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