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高新区科技孵化基地。 本版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蹊摄
白银银光公司生产中控室。
工人在白银集团铜业公司生产车间抓紧生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国华 周丹波 彭雯 杜雪琴 王君洁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马海俊
扫描今天的白银工业,有两“tai”让人印象深刻:一为“钛”,一为“肽”。
“钛”是落地白银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国内第一条全自动钛白粉生产线;“肽”则是白银孵化培育的一家生物医药科技企业生产的多肽产品。
这是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白银,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展实践与缩影。
时间回到1956年,随着矿山大爆破,一座因矿得名、因企设市的工业城市新星在西北的戈壁滩上冉冉升起,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的序曲在这里唱响,连续18年创造铜产量、产值、利税在全国第一的辉煌,白银市被誉为“中国铜城”。
在此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白银历经沧桑巨变,从“惊天一爆”到蓬勃发展,从资源枯竭到转型跨越、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起了完备多元的现代工业体系。截至目前,白银市共有工业企业288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80余家,规上工业产值迈上900亿元台阶。
工业是白银的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白银求新求变,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创新发展,以兰白两区建设为核心,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白银实际的产业变革与焕新之路。
成势: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走进位于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的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达3500亩的厂区里,管道纵横、厂房林立,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被称为“白色颜料之王”的钛白粉就是在这里制造、生产和销往全国各地。
“钛白粉是公司‘硫—磷—铁—钛—锂—钒’绿色耦合循环低碳产业的核心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涂料、塑料、油墨、造纸等行业。目前,我们年产20万吨钛白粉粗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循环化钛白粉深加工项目也于今年1月进行了带料试车。”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树人介绍。
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上市公司中核钛白的全资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7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位居全省民营企业前50强。2023年生产钛白粉17.1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亿元。
“公司选址并落户白银的一个重要考量,是白银有钛白粉生产所需的浓硫酸、盐酸、蒸汽等配套原料要素。”朱树人告诉记者,“我们依托白银集团、银光公司、靖煤集团生产的废副产品,以循环产业为突破口,相互融合、互为原料、变废为宝,实现了钛白粉、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三大产业的耦合共生。”
俯瞰整个厂区,一座座储罐、一条条管道、一个个车间立体呈现了这一循环化工产业的“化学方程式”,也让这条白银市的重点产业链有了具象。
“我们作为产业链的头部企业,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与原辅材料供应商、能源供应商、设备及配件供应商、办公用品及后勤物资供应商等已开展合作的企业总数达 100余家。”朱树人说。
2023年,东方钛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完成产值20.48亿元,工业增加值4.96亿元,入选全省重点产业链优秀链主企业。
眼下,东方钛业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新材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该项目分两期开展,一期10万吨已建成投产,今年计划生产7万吨。
“东方钛业是白银市重点培育的锂电池产业链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当下,我们正在着力构建‘正负极、集流体、电解液材料—电芯—电池’全产业链,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推动锂电池产业配套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打造西部重要的锂电池产业基地。”白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沈渭忠说。
培育睿思科、时代瑞象、银高储能等新能源电池企业11家;先后建成9000吨电子级氟化锂、5000吨锰酸锂、2000吨超纯碳酸锂等电池材料产能;2亿平方米PET复合铜箔、8吉瓦时磷酸铁锂电池、10吉瓦时储能一体柜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近年来,白银市加快实施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延伸、电池新材料集群发展等专项突破行动,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了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循环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和42条子产业链,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扬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繁复的流程、复杂的工艺、严格的参数,在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中控室,一切尽在智能运行系统的“掌握”之中。
“这是我们公司2022年建成投产的年产6000吨电子级氟化锂生产项目,通过智慧生产系统,可以远程实现对工艺流程、参数调整、生产安全、人员定位、环保跟踪等多方面的控制,控制中心与生产车间可以实现实时联动和高效绿色生产。”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海鹏说。
白银中天化工前身是原核工业部国营二七九厂,始建于1968年,1985年开始停军转民,氟化盐成为支柱产业。2005年,白银中天化工成立,开始致力于氟化盐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2年,和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合作。
为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新能源市场对锂及锂产品的市场需求,2021年,白银中天化工组织实施装备技术升级改造清洁生产项目,对原有2000吨电子级氟化锂工艺进行了优化改造,产能提升至每年3000吨,同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新建年产6000 吨电子级氟化锂生产项目。
“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新基础材料生产基地,2023年年产电子级氟化锂9000吨,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10.06亿元。”董海鹏告诉记者。
白银中天化工是白银老牌工业企业的代表,其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极具代表性。近三年,白银中天化工已投入2.6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及能源提升。
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做好“改旧”“育新”文章,白银市聚焦企业生产工艺优化、过程管控、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今年上半年我市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0项,有色、化工、煤炭、电力等主导行业增加值增长19.9%。”沈渭忠说。
白银集团铜业公司运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建设具有工艺流程优化、动态排产、能耗管理、质量优化等功能的铜冶炼智能生产系统,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铜冶炼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录;
白银集团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融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装备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
银光公司建成行业首条“黑灯工厂”生产线,DNT生产实现了从原料领用到最终成品生成过程现场无人化、机械自动化、管控远程化;
西北铅锌冶炼厂熔铸车间建成5G+数字化车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倍,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康视达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全自动智能化隐形眼镜全模压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提高30%,生产效率提高22%,日抛彩色隐形眼镜产品步入全自动化生产阶段;
宏达铝型材公司建成了智慧仓储数字化车间;
……
工业是白银经济的晴雨表和稳定器。随着“三化”改造在白银的深入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遍地开花,白银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铜产能达到4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8户,省级绿色工厂15家。
布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肽”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中间体,或者作为化妆品成分的蓝铜肽,名气就大多了。
在白银,有一家公司便是以生产此类产品为主,它就是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甘肃瑞德林生物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研究酶催化技术、固相合成技术、光催化技术、生物合成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多肽及多肽分子砌块领域产品的开发,产品覆盖特色原料药、化妆品功能原料、保健品特色原料、功能性分子砌块等领域。”甘肃瑞德林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亮说。
甘肃瑞德林是白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的一家在孵企业,入孵以来建成了多肽药物固相合成研发平台和干燥、冻干2栋车间,形成了多肽中间体及其分子砌块的合成、纯化、质量研究的研发体系,具备公斤级多肽中间体和吨位级分子砌块规模生产能力。
据王亮介绍,甘肃瑞德林研发人员占比50%,研发中试成功转移多肽项目已达40多项,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去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甘肃瑞德林是我们成功孵化培育的快速成长科技企业之一。”白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总经理高文龙告诉记者,“基地通过搭建物理空间、共享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了生物医药中间体研发检测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还引进各类科研机构和创业导师服务队伍,目的就是降低在孵企业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白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12年,孵化场地面积8.8万平方米,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新模式的示范基地。基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以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构建了“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综合体。
中检普泰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是目前在孵的一家企业,主要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放射诊疗设备、医学检测设备、辐射测量设备的校准、检验及检测服务。2018年入孵,今年10月预计正式投产运行。
“这家企业比较特殊,它需要的实验室标准较高,我们基地配套的实验室不达标,需要重建,而且所需的检验检测资质获取周期相对比较长。”高文龙说。
好饭不怕晚。七年里,白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中检普泰建成面积达6780平方米的实验室综合楼,顺利完成实验室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取证等工作。运行后,预计年平均营业收入达5600万元。
白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276家,在孵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86件,形成了集聚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呈现出创新资源逐步聚集、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7次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优秀(A类)评价。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白银市以兰白两区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经济发展“最大增量”。
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形成关键技术和创新点10项;聚银公司联合高校自主研发的硅氧烷聚碳酸酯生产技术有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西北矿冶研究院1.5吨高纯铼条制备项目建成投运,填补甘肃省高纯铼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空白……
截至目前,白银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到62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预计7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98件、居全省第2,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个、工业设计中心10个,7项成果获甘肃省科学技术奖。
白银市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强工业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设立“白银企业家日”,开展“白银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实施工业企业包抓联全覆盖,为企业纾困解难增活力;全面深化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企业登记注册0.5个工作日“一窗办理”;全面推进“拿地即开工”,有力保障工业用地……
“我们还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要素保障、项目用地、能耗环评审批、企业用工服务等方面建立企业和项目精准服务清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真正让‘好企业不缺服务、好项目不缺保障、好产业不缺空间’。”沈渭忠表示。
在多年的耕耘与经营下,白银的工业“金字招牌”历久弥新,先后被认定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正是坚定、长足、高质量的发展,为白银积攒了如今坚实的工业“家底”,也为白银走好当下和未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积蓄了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