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县“多元化、品牌化、普惠化”推动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康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主动创稳为抓手,以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和“微心愿”“背包警务”等治理方式为载体,持续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移风易俗,激发崇德向善内生动力。
一、“多元化”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时代文明新风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与“五美康县”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规范开放,突出功能化服务,推动各项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通过“板凳会”“乡村夜话”“院坝会”“你好,我的城”等理论宣讲品牌,开展接地气、通俗化、全覆盖宣讲活动,举办全县文明实践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运用新媒体制作公益片展播多部,广泛开展“爱满鹊桥 缘定七夕”首届集体婚礼、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惠及群众15万余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聚焦“一老一少”,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举办“四点半课堂”“假期课堂”等未成年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孝心宴”“敬老宴”等农村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新风。
二、“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催生便民服务升温
围绕“三抓三促”行动、爱心甘肃•结对帮扶、打造“三城五地”、推广“1234”民事直说法、建设“五美康县”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以“甘雨随车”为主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培育推出“暖心有我”“微心愿”“积分卡包”“背包警务”“四点半课堂”等50多个志愿项目品牌。城区各行业窗口单位,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在公共区域设立“爱心冰箱”“歇脚驿站”“惠民小站”等便民服务场所40余处,确保环卫、交警等户外工作者热可纳凉、冷可取暖、渴可饮水、累可歇脚。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2983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16.17万人的18.4%,服务时长达101万小时,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7万余场次。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文明有礼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文明不断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康县最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三、“普惠化”道德培育宣传赋能精神文明发展
坚持德治和自治相结合开展“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报告会,家风家教宣传宣讲,广泛开展“反对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实践活动,采取信息发布、节会活动、发放宣传册等措施,常态化宣传文明家庭、美丽农户、“好公婆、好儿媳”等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身边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崇德向善文明新风。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全县350个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四会”组织,发布“道德红黑榜”等,各村分别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持续高涨,从城市到乡村,全民参与共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